二要顺势而为,随着仙居至下党景区公路的开工建设,我乡已处在县城半小时交通圈内,且毗邻“红色下党”,南接福建寿宁,区位优势更加明显;我乡山清水美,自然禀赋独特,森林覆盖率高达90%以上,生态优势将更加明显;我乡的茶叶、锥栗、毛竹、香菇四大产业已成形,且富于特色,产业优势将更加明显,这是“地利”,我们要顺势而为,积极推进区域经济的乡村振兴 。
三要乘势而上,现在全乡干部人心齐、干劲足、有激情,群众思稳定、想创业、求发展,期望过上幸福富足的生活,这是“人和”。我们要乘势而上,产业富民,积极探索具有庆元东部山区特色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2020年我们将在六个方面下功夫,努力打造“山青水绿、产业兴隆、物美人和”的魅力新龙溪。
(一)实施精品农业强乡工程,为乡村振兴提供产业支撑
充分发挥生态优势,以实施原生态精品农业强乡工程作为引领现代农业的发展战略,着力改进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构建主导产业带动格局。做强做精龙溪茶叶品牌,将龙茶叶作为乡域经济主导产业、拳头产业、品牌产业加以扶持培育。充分发挥中国茶叶研究所联系龙溪乡的技术优势,以“基地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指导思路,以“基地+农户”模式,做精基地茶,开发野放茶,稳步扩大茶叶生产,继续乡域茶园病虫害“统防统治”,加大茶叶加工厂规范化建设的扶持力度,逐步实现标准化生产,筑牢龙溪茶叶的“绿色壁垒”。要积极鼓励专业合作社开展品牌形象设计,参与生产营销交流,提升龙溪茶叶品牌效应。
推进产业基地化建设。对全乡生态农业进行功能梯次规划,突出茶产业主导,形成茶、果、菌、畜牧养殖“一花五叶”的良好业态,形成各具特点、各有侧重、各成一品的产业格局,初步形成若干富于示范意义的现代化、标准化原生态精品农业示范基地。一是致力建成浙闽边最精茶产业基地。龙溪乡按照“茶产品精深加工、茶市场交易集散、茶元素高端集聚、茶文化休闲旅游、茶生态养生康体”的功能定位,推进建设集镇基础设施完善,旅游服务规范,生态环境优美,打造“茶文化”和“省际风情民俗”体验两大特色,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茶香小镇”。二是依托仙居至下党景区公路沿线,在发展黄桃、黑李等观尝结合速熟型、见效快的水果基地,形成原生态农业景观带。三是结合低产林改造和杉改竹项目,建成转水千亩高效笋竹两用林生产基地;大力鼓励毛竹林规模经营,谋划毛竹粗加工基地。四是对现有茶园、锥栗园套养珍珠鸡、山鸡等优品家禽,提升经营管理效益,建成1到2个生态养殖示范基地。
提升产业组织化程度。一是重视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积极引进农村能人和乡贤回归,积极推动土地流转、政策扶持等方式,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发展水平,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二是大力扶持和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支持农村能人组建各类专业协会,走城市、闯市场,形成特色农产品的营销体系,构筑完善农村消费与流通、农业生产资料供应体系。三是充分发挥企业龙头带动作用,建立工厂化生产基地,促进农产品深加工、精包装、提品牌,在茶叶产业的文化内涵上下足功夫。
(二)实施休闲旅游名乡工程,为乡村振兴提供内生动力
随着321省道公路开通,充分发挥我乡境内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和自然资源禀赋,依托生态优势、区位优势,以及福建下党和月山景区的辐射带动,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山、水、林、桥交相辉映生态景观,香菇文化、廊桥文化、茶饮文化相互融合的人文景观,将龙溪打造成颇具知名度的休闲旅游康养胜地。
建设“浙南红色第一村”。冯家山村位于丽水最南端,是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由闽入浙的第一村,有粟裕将军队伍留下的革命足迹,有着诸多的红色文化遗存。随着321省道公路的建设开通,加快完善村庄景区基础设施,提升建设红色耕读馆,积极包装立项“红军亭”,丰富红色文化内涵,讲好红色故事。布局户外拓展训练场所,让红色教育动静结合,张驰有度。
打造“茶乡康养第一胜地”。在西溪村小城镇建设扎实基础上,落实村庄净化、美化长效机制,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功能,建成“庆元嘱托”主题馆,发挥古村古宅文化优势,引导布局民宿、农家乐,发挥民间乡贤力量,建设水尾廊桥,开发贵南洋垂钓基地,以青山碧水、古道、古桥、古树和红色文化为依托,形成品茶、漫步、垂钓、静思的慢生活康养线路,将西溪村建设为“庆元东部康养第一胜地”。
打响“江南最美古道”品牌。以保护性开发的理念,做好浙闽古道开发建设,上接月山,下连下党,将其与大毛坪古道、岚头古道等有机整合为一体,做好宣传策划和古道文化的挖掘,加快转水、岙城等古村落保护开发,打造“江南最美古道”品牌。
建成一批重点旅游特色村。做好项目对接跟踪,确保转水、鱼川、岙里、冯家山四个国家级传统村落保护性项目如期实施,争取西溪、后洋坑村申报第六批国家级传统村落名录,形成国家级传统村落群,并开展全乡六个村的A级景区村创建。鼓励发展清水鱼、中药材、优品水果等特色种养殖业,扶持和培育一批特色民宿农家乐,建成一批重点旅游特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