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坚持“以强带弱、以富带穷、抱团发展”的工作思路,加快特色农业发展,通过党建引领、以奖提效等多项措施,大力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创新集体经济经营模式,整合现有资源,推进土地整合流转、闲置资产出租、集体资源发包。引入知名企业,以打造生态观光、高效农业、健康养生为抓手。大力发展资源开发、资产经营、合作共享、入股分红、休闲观光“五型”经济,增加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坚持“扶起来、请回来、引进来”,培育一批职业农民、家庭农场主、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群众增收,助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同时盘活资产,争取奖金,力争2022年再增加9个集体经济收入达50万元以上的经济强村。
二、夯实“三农”基础,不断推进乡村振兴
(一)推进农业“双色”发展。立足打造“瓜果之乡”,打好特色和绿色“双色”牌,按照“花场+林场+休闲观光旅游”现代农业产业模式,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经济,建设万亩桃花园、万亩绿植生态园产业带。通过大力培育家庭“五小产业”和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扬长避短、合作共享,带动农户发展,把农业产业链延伸的增值收益和就业创业机会留给农民,走出特色产业的新路子。
(二)延伸产业发展链条。坚持以投资拉动,把优质农产品精深加工作为主攻方向,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利用交通便利的区位优势,打造特色产业,规划建设工业园,引进培育一批具有李楼特色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起农产品销售机构与本地龙头企业合作共建机制,建设农副产品交易中心,推进农副产品产销一体化发展。
(三)提升基础设施水平。以切实增强承载力、吸引力为目标,坚持科学规划、逐步开发原则,推进乡村建设。全面优化全乡路网,重点围绕淮李线、太红线、红曹线打造“美丽农村路”,加大交付使用公路的管护力度,以村民自治为基础,建立村组级爱路护路机制。加快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继续完善山塘、水库等农田水利设施,年度计划改厕100户,其中太平村60户,张巷村40户。针对农村普遍存在基础设施重建设、轻管护的问题,建立乡村基础设施长效管护机制,重点加强对建成后的基础设施的管理维护,确保基础设施建得成、管得好、用得久。
三、聚焦民生福祉,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一)疫情防控常抓不懈。按照市、区两级疫情防控指挥部要求,在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基础上,切实扛起疫苗接种主体责任,紧盯接种目标任务,逐户逐人排查,继续摸排第三针、3-11周岁未接种人员信息,合理规划接种人群,细化工作方案,全面摸清未接种疫苗人员底数,全力督促,严格落实各项管控措施,筑牢疫情防控屏障,努力实现疫苗接种“应接清零”。坚决打赢疫情防控这场硬仗。
(二)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全面实施基本医疗和养老保险制度,落实特困供养、城乡低保、临时救助、医疗救助等民生政策,构建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对弱势群体的关爱措施,落实好优抚安置政策,维护退役军人合法权益。加大“三留守”、低保户、五保户、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关爱力度。探索引导社会化养老服务,完善康养一体化体系,建成社会康养服务中心,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和能力。 同时,加强乡村文化活动场所建设,推动文化下乡,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三)巩固拓展防返贫成果。按照“四个不摘”要求,聚焦“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加强对“两类户”的监测,发挥好“防贫保险”作用,进一步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网格化管理制度,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区、乡、村、组四级网格化管理体系。据每户致贫风险现状,精准确定边缘易致贫户,通过多部门信息比对、逐户研判、建立台账,重点关注因病、因残、因灾等引发的刚性支出明显超过上年度收入和收入大幅缩减的家庭,对新发现的对象及时按照程序纳入,对已消除风险的对象,及时标注“风险消除”,实现进退有序,确保及时有效、不留死角、不漏一户。
四、农村建设提“质”,打造美丽宜居家园
(一)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力求一村一品”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以中环线以外为重点,以黄郢、曹巷两个村的建设为支点,带动沿线打造美丽乡村,大力培育发展特色产业、增加群众收入,真正实现村美与民富的有机统一,形成“连点成线、拓线扩面、突出特色、整片推进”的建设格局,确保建一片成一片美一片。以乡情、亲情为纽带,不断激活新乡贤活力、凝聚新乡贤智慧、汇集新乡贤力量,充分发挥新乡贤层次高、接触面广、影响力大的优势,持续推动智力回乡、资金回流、人才回聚、信息回传、技术回援,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强劲的动能。
(二)着力打造生态家园。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着力构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生态宜居环境。加强生活垃圾治理、污水治理、村容村貌的治理,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继续在“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处理)”的运行机制上,细化垃圾分类工作。持续推进河长制,加快水污染防治。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做好农业污染源防治。扎实做好秸秆垃圾禁烧工作,持续改善生态环境面貌,为我乡发展增添绿色底蕴。
五、筑牢法治之基,社会大局稳定和谐
(一)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加强党对法治建设的领导,完善科学民主决策和行政权力规范运行机制,不断提高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水平。全面实施“八五”普法规划,落实“谁执法谁普法”工作责任制,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广泛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法治创建、法治惠民活动,着力提升人民群众对法治建设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