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兢兢业业抓效能,政风行风持续向好
日常监督严格有效。2022年,对镇村干部开展常态化工作作风督查近30次;对疫情防控、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平台、工程项目建设、食品安全等重点领域开展监督检查80余次。执纪问责强而有力。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注重对党员干部常态化监督管理,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对党员干部有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坚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2022年共计查办问题线索及信访件13件(含上年度1件),已办结12件。综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33人次。平台建设保质保量。开展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平台建设,全镇注册量14279人,访问量为257733次,录入信息为3125条,投诉件17件,均已办结,群众满意度达90%。
各位代表,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回顾过去一年,成绩来之不易,应倍加珍惜。我们深知,这是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统揽全局、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在镇人大监督支持下,全镇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团结拼搏的结果。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楚认识到我镇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经济总量偏小,全镇企业不多、规模不大、产业发展层次不高;推进乡村振兴建设要素不足,村级集体经济缺产业支撑、自主造血功能不行;征迁安置新增矛盾多,信访案件存在历史遗留问题,部分案件化解难度大;公共服务均等化和民生保障、社会治理还有不少短板;部分镇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不高、担当不够。对此,我们一定尽心竭力改进工作作风,在解决问题中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二、2023年工作计划
各位代表!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作出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部署。我们要自觉融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实践,只要我们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奋力实干,就一定能交出高质量发展的新答卷。
2023年,高店镇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紧扣“两个率先”,聚焦“五项提升”,贯彻落实“节点工作法”,提高“节点落实力”,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全力推进高店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奋力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新地标,江淮运河新市镇,综合交通新枢纽!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聚焦乡村振兴,提升产业发展新水平
坚持抓产业就要抓项目,建立2023年项目库项目4个,即高店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项目(二期)、高店镇五四社区沟渠硬化改造工程、仪城村鸽墩郢支渠硬化、高店镇双丰村自然河道清淤护坡工程,预计总投资约4480万元。做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坚持落实帮扶责任,驻村帮扶、脱贫人口帮扶两手抓,坚持“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做到帮扶能落实、有成效。大力推动农业产业提质增效,根据我镇农业发展现状、整村推进及引江济淮工程进展情况,高标准完成长镇片区全域综合治理、引江济淮1.5万亩弃土区复垦、运河沿线万亩优质粮油基地等工作,培育和引进优质农业企业和农业大项目,积极引导农民,规范、有序、合法、有偿进行土地流转,积极做好流转合同的规范签订、备案及跟踪服务工作,将300亩左右土地流转率提高至70%以上,争创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市级万亩市级稻虾产业园,申报“高店白鹅”、“高店阳光玫瑰”等三品一标。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家庭农场继续规范良性发展。申报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个、市级示范家庭农场2个,县级示范合作社1个,县级示范家庭农场3个;拟培育产业带头人12名。
二、聚焦项目建设,增强经济发展新动力
加快项目建设推进,完善镇域公共设施配套,落实包保责任,细化项目节点。聚焦征迁安置工作,针对已开工项目长镇安置点、高店安置点等要求施工单位挂图作战,细化月进度和周进度计划表;加快已竣工项目附属工程招标工作进度;大力推进安置房回购,完成回购房屋80套以上。抓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600万元,全面改造提升镇庙东、庙西支渠;推进平河社区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总投资约3000万元,助力农业生产提质增效。
三、聚焦生态环保,实现绿色发展新突破
强化污染治理,申报五四至邵庙新村3.2公里污水主管网建设;继续对团塘小区、五四小区两个“大排水户”雨污水管网堵塞、破损处进行整改,确保3月初完成整改任务;提升改造高店社区陈大郢组境内污水提升泵站,继续加大对新开工项目和在建项目的环境监管力度。强化生态保护。持续开展水体达标治理、黑臭水体治理等工作,定期开展走河巡查工作。继续摸排、上报“散乱污”企业,常态化开展“散乱污”企业整治。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好生态巡查制度,守好生态与发展两条底线。
四、聚焦民生福祉,促进社会事业新发展
不断完善防止返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机制,开展特色产业帮扶项目增收行动、脱贫劳动力就业帮扶增收行动、集体经济增收行动和社会保障兜底行动,加强创业就业帮扶,进一步激发群众致富内生动力。深入实施就地就近就业行动,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兜底帮扶工作,精准开展政策宣传、岗位推送、技能培训,促进培训群众从普通劳动力向技能劳动力转化,落实好转移就业各项帮扶政策。做好新形势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应对工作,抓好老年人和患基础性疾病群体的防控工作,持续推进疫苗接种,筑牢“免疫长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大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发展壮大农村医疗卫生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