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4年工作总结(部分内容)
一是工业经济稳中求进。坚持用发展眼光看待东陈工业经济未来,今年以来,完成规上工业产值73.91亿元;完成制造业投资6.31亿,总量全县第二;累计签约招商项目3个,新投产企业5家,获评国科小28家、省科小18家、省级企业研究院2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3家,新入选“330”企业2家,三星级绿色工厂2家,科普特成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锦浪科技获评2024全国亩均效益领跑者企业;为企服务成效明显,走访企业289家次,收集企业反馈问题诉求57项,当场解决45项,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有序推进。二是商贸文旅提质升级。今年以来,完成限上商品销售额24.46亿元、同比增长12.46%;完成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35亿元、同比增长16.47%,总量居全县首位,引进车企2家,新增规上企业2家,东陈商会获评全国四好商会、宁波市示范商会等荣誉。持续点亮“时尚海岸”IP,成功举办第十八届“陈汉章读书周”、双打音乐会、越位音乐会等活动,引流东海音乐节等艺术团队2个、艺术家5位,“文雅象韵”精品线、东旦宿集、东旦国际艺术村、东海音乐公园打造有序推进,成功承办市“浙韵千宿·诗话象山”试点建设推进会,累计接待游客4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1亿元。三是现代农业扩量增效。持续践行“大食物观”,统筹做好紫菜规范养殖、养殖尾水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工作,完成稻鹅轮作、稻渔混养500亩,粮食作物生产面积8832亩,肉鹅出栏36万羽,销售苗鹅265万羽,家禽出栏量、鱼类捕捞量及紫菜产量维持稳定。大力发展白鹅特色产业链,推动完成浙东白鹅祖代场种业提升项目施工验收、侯水生院士工作站挂牌运行,象山县农产品(畜禽)冷链物流中心项目稳步推进。
持续推动高质量建设“时尚海岸·活力湾区”,促进城乡风貌逐步变革提升。一是城乡建设大提速。推进美丽城镇迭代升级,现代化美丽城镇建设方案初稿持续深化,沙岗集贸市场投入使用,谋划启动邻里中心建设工程,完成环红岩山道路提升改造工程、盛宁线-新契头路面修复工程。推动乡村基础设施提升,完成岳头泵站改造工程,供水“一户一表”改造有序推进,美丽河湖南龙河、平石河工程,北山下河道整治、旦门张坑湾山塘等工程有序推进。二是生态文明大提升。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续建完成王家兰污水设施提标改造工程,完成森林抚育523亩,松材线虫病疫树砍伐1366亩,成功举办市“关爱森林”现场会,樟岙村获评省级“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着力提升乡风文明,开展海边“渔课堂”课程4期、非遗半岛行55场、文体活动23场,新增公益广告100余处,入户宣传1800余户,分发宣传物料2000余份,文明城市创建及婚丧礼俗整治等工作扎实推进。三是乡村振兴大突破。扎实推进“片区化规划、组团式开发”乡村振兴模式,千里美术馆于12月营业,金丝楠木博物馆准备进场施工,黄龙海鲜正在方案设计阶段,16个村庄规划编制调整有序推进,旦门村入选浙江省第四批未来乡村创建名单,旦门村、松岙村完成美丽乡村梳理式改造村验收,储备村级项目工程74个、已实施35个,申报农村综合改革项目5个,成功举办全县农业农村现场会。纵深推进“三改一拆”,拆除违章违建18处、4000平方米,推进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整治67户。
二、2025年工作思路(部分内容)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高质量发展理念,持续推进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全面激活经济发展新动能。一是以创新驱动壮大新质生产力。鼓励企业开展技术攻关、科研投入。力争全年规上产值达到118亿元,全年规上工业研发费用超5.6亿元,技术交易额2.5亿元,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8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8家、县科技型小微企业8家。二是以招商引资构建产业生态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全年新签约项目4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个,全年完成外资600万美元、内资9.1亿元。全力推进工业项目建设,新动工赛博宁等项目三个,推动巨航轴业、东润新材料等项目投产8个,完成制造业投资9.5亿元。三是以增值改革拓展涉企服务圈。坚持改革关键一招,完善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实施方案,健全人才保姆、除险保安、要素降本等特色服务,打通为企服务最后一公里。1月底前完成场地选址、机构组建、服务事项编制等前期工作,3月底前实现试运行,推动涉企服务关口前移、涉企问题精准化解。
以“千万工程”为牵引,着力打好产业富民村貌改革“组合拳”,走出一条具有东陈辨识度的乡村振兴新路径。一是擦亮农业品牌底色。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底线,抓好禽肉、蔬菜等农产品供给。增强白鹅特色产能,推进宁波市浙东白鹅保种场保种计划及浙东白鹅品种资源发掘和新品系培育项目,稳步推进象山县农产品(畜禽)冷链物流中心项目。二是彰显文旅融合特色。聚焦“IP、流量、体验”,深化“海上两山”实践,举办东海重型、迷笛25周年、越位、双打等音乐活动,持续打造东旦国际艺术村、东海音乐公园,实现游客总量增长15%,综合收入增长20%。三是淬炼和美乡村成色。持续推进“片区化规划、组团式开发”共富工程,加快推进金丝楠木博物馆等文旅项目落地,有序推进5个农村综合改革项目。完善乡村基础配套建设,有序推进南龙河、平石河工程、北山下河道整治等水利工程建设。
坚决打好城镇能级提升硬仗,加快推进环境改善和配套完善,打造兼具海洋味、烟火气、年轻态的活力湾区。一是释放集镇商贸新活力。围绕“消费促进、场景革命”的理念,深化现代化美丽城镇建设,谋划集镇区集贸市场停车场及邻里中心项目,持续打造生产、生活、服务等多要素黏合的商贸新格局。打好保存量、拓增量、促消费组合拳,大力培育线下零售、直播电商等“烟火气”十足的服务业,力争全年限上商品销售额22.5亿。二是提升区域平台辐射力。牢牢把握辖区平台聚集的独特优势,在体制机制、基础设施、平台开放、产业合作等方面与中心城区、产业园区紧密衔接。深化“青年与海”人才工作,借助辖区平台构建人才“磁力场”,力争全年入选“半岛菁英”人才计划3个,引进高校毕业生500人。三是激发生态文明内驱力。坚持“生态优先”擦亮发展底色,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持续做好秸秆禁烧工作,常态化做好水产养殖尾水整治。推进乡风文明创建,开展基层单元群众学习教育30场次以上,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大力选树先进典型,推荐宁波好人和最美象山人各2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