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工作目标(部分内容)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2025 年主要预期目标是:财政总 收入增长 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 8%;规上工业产值 增长 8%;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1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8%, 其中工业投资增长 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10%;城 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城乡收入差距不断 缩小;节能减排降碳指标完成上级下达任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做好四方面工作:
一、聚焦“兴产业”和“优服务”双轮驱动,激发边界 经济发展新动能
一是强基赋能产业升级。聚焦 “4+4”现代化产业体系, 谋深谋实联甬边界经济发展落地见效最佳路径,因地制宜引 育先进材料、智能装备等新质生产力项目,力争引进一批专 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确保完成全年新引进亿元项目 1 个,5000 万元项目 1 个的目标。积极盘活闲置低效存量土地,完成西 陡门 16 亩工业地块出让,全速推进产业项目早落地、早开 工、早投产;实现浙江西赛德年产 180 万套渔线轮建设项目、 恒大管桩年产200 万米新型预应力方桩项目早日投产。
二是拓宽产业发展空间。积极向上争取资源,努力实现 联甬边界经济、 “二都杨梅”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两个专项债 发行额度,提高资金要素保障能力。 围绕 “联甬边界经济智 造青创产业园” 的建设目标,继续引导企业开展有机更新、
转型升级,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实施以新材料、新能源、 新智造为核心的技改项目 5 个,实施有机更新项目 6 个。联 合小越街道谋划推进老鹰山地块约400 亩土地空间开发,做 精做细规划方案, 以运营前置的理念,打造以汽车零部件产 业为主导的未来产业社区,全力打造城东片区经济新增长极。
三是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继续实施优化发展专项行动, 投资 800 万元对园区内进行道路完善、环境美化、弱电改造 等基础设施提升改造。持续开展 “益企行”,继续深化为企 服务,及时回应企业呼声,千万百计帮助企业解决发展困难, 兑现各类惠企资金 560 万元以上。完善主要领导走访联系企 业工作机制,主动破解企业反映强烈的难点堵点。推进政务 服务增值化改革,提档升级便民服务中心增值服务,全力打 造让群众满意、企业家点赞的高质量营商环境。
二、聚焦“富业态”与“促人文”两手齐抓,打造白马 春晖文化 IP 新高地
一是优化文化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提升片区城市设计 方案,重点提升片区基础设施,完善功能配套,打造重要节 点。计划投资 800 万元,新建白马湖东北侧环湖道路、滨水 文化公园、沿湖游船码头等, 串联名人故居、春晖茶社、门 户客厅等十大业态,形成一条可看可游可感知可体验的水陆 环线。加快实施白马春晖门户客厅建设工程、名人故居带改 造提升、片区风貌提升工程等项目,全面提升片区文化服务 供给能力。
二是丰富文化显性载体。计划对部分地段民房进行征迁 征收, “东拓西延”名人故居带,重建 “大师之路”等历史 文化节点。 引入春晖校友联合体,计划将白马湖水工管理用 房打造成为春晖文化主题展厅,作为门户客厅展示传播春晖 文化;积极推进片区创客集聚空间的培育发展,招引高层次 “文创客”投资创业,针对中高端客群打造乡村书房、咖啡 轻食、主题餐厅等品质业态。
三是推动文化活化物化。邀请中国美院等专业高端美学 团队,把春晖记忆、 白马湖文学、名人书画等要素作为关键 点植入到游线节点设计中,打造一条以春晖文化和记忆为特 色的体验环线;设计片区统一文化 logo 和文创产品,打造别 具一格的春晖文化符号和视觉展示体系,让文化看得见、摸 得着。
三、聚焦“融文旅”与“美生态”齐头并进,迈出乡村 振兴共富新路子
一是做深做实杨梅深加工产业。实施 “虞之梦”杨梅深 加工二期项目,计划投资 4500 万元,打造全区首个 “ 四季 仙果”深加工现代农业产业园,努力实现园区年产值超 2 亿 元,利税 600 万元,达产后预计村级集体经济每年增收 100 万元。强化与中国计量大学、省农科院等深化合作,研发高 附加值的水果深加工衍生产品。建立健全产品质量安全检测 体系,统一产区品牌标识,走出一条独具驿亭辨识度的杨梅 深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二是文旅融合统筹协调发展。坚持以文铸魂、以旅兴业, 利用资源禀赋优势,高标准谋划第十九届二都杨梅文化旅游 系列活动;依托乐野民宿、星幕沙滩等人气业态, 以市场化 运营为主,常态化开展运动休闲活动;深入挖掘东西泊、 白 马湖等优良山水资源,谋划滨水休闲运动文旅综合体项目, 计划引入观光农业、水上运动、研学康养等多样化项目;丰 富 “游白马春晖 · 品二都杨梅”精品游线,促进两大片区文 旅深度融合发展。
三是深入探索多样化共富路径。统筹开展山海协作,优 化推进协作项目联动会商机制; 因村制宜谋划 “一村一策” 创收项目,推动春晖村邻里中心、水利管理用房招引业态早 运行;盘活鲁溪闸、联桥等村的闲置资源,发包西泊等湖泊 水域资源;壮大资源利用、物业联建、股份合作等农村集体 经济发展规模,预计新增经营性收入超 100 万元行政村 5 个。
四、聚焦“惠民生”与“增福祉”同向发力,绘就幸福 美好生活新画卷
一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运 营好镇级乐龄中心,发挥好镇村两级养老服务中心平台作用, 不断提升晚晴食堂服务质量,切实提升镇域养老服务水平;
分层别类做好社会救助和慈善帮扶工作,兜牢低保低边、残 疾人、困境儿童等弱势群体民生底线;加强特殊群体就业帮 扶;实施教育惠享工程,依托高质量发展“专家人才工作站”, 推动师资队伍教学业务提质提标,持续提升义务教育质量。
二是抓实抓好民生实事。聚焦老百姓教育卫生、文化交 流、安全环境等 “ 急难愁盼” 的切身利益需求,不断优化财 政支出结构,把宝贵资金用在发展要紧处、 民生急需点。在 前期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2025 年镇政府共谋划了一批民 生实事项目,将由本次会议投票选定其中的 10 方面项目, 我们将用心、用情、用力办实办好,实打实解决一批民生热 点难点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