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坚持拆迁清零腾空间。紧紧围绕征收拆迁全镇“一号任务”,坚持以“清零”为结果导向,统筹用好违法用地整治、退二还一、“散乱污”整治以及城镇更新等各项抓手,一体推进拆迁清零三年任务。重点是聚焦集聚区先行启动区,在点位清障基本完成的基础上,着力攻坚剩余民房及企业回购,以拔钉清零之势,带动甪直大道以北区域加速推进,确保6月底全部完成。同步加快推进协同区尤其是西潭、蒋浦、陆巷等产业组团,确保重点区域先期腾出、近期项目及早落地,实现规划、拆迁、项目导入同步推进。同时紧盯计划上市地块、安置房地块以及50万伏高压线迁改等重点区域加大力度,并逐步推动甪胜路、鸣市路等道路两侧大量店面房拆迁,确保成片拆除84块3271亩。持续做好规划建设区内外“加减法”,完成区外土地复垦350亩左右。
三是筑牢重点项目压舱石。结合全区“重点项目提质年”活动,加快推动新一年总投资近500亿的100个左右市区镇三级重点项目,尤其是年度投资70亿元的31个区级以上重点项目。坚持把投产见效作为重点项目推进的原则和导向,抓早抓紧、从严从实制定目标、明确责任、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持续深化党委督查、定期通报、“双向交办”等机制,用好用活承诺制、代办制、预审制等创新服务举措,更加精细、有效、顺畅地抓好项目从落地到运行的全过程管理和服务,打造“拿地即开工”的甪直模式,确保市重点项目上半年全部开工,区重点项目三季度全部开工。
二、牢牢把握“创新驱动”的突破点,着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一是聚焦主导产业强链补链。围绕全区“产业强区、创新引领”发展战略,全力推进国技聚能、恒芯半导体等16个在建待建制造业项目,兴广五金、国技聚能等3个项目加快开工,凯博易控、金子电线确保上半年建成投产,力争工业投资完成11亿元。在全区“3+3+3”产业导向下,瞄准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纳米技术应用三大产业,依托区级“1+2+3”招商统筹力量,持续对接总投资168亿的30个主导产业项目,依托近期可用的协同区生物医药产业园等先行启动区域,元顿回购自建厂房及盘整腾退的集体工业载体、“科技园”等集体商务楼宇做好“双招双引”,重点加紧与中科亿海微等园区优质外溢项目密切沟通,尽快推动企业落户、人才进驻、项目落地,并以此为龙头引领,带动上下游延链补链。全年新增创新型企业135家,力争总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取得新突破。
二是聚焦平台载体合作创新。围绕甪端新区内上市企业产业园、工业地产区等保留片区,积极落实重点企业跟踪服务,认真做好兰生、联东U谷等工业地产内入驻企业的跟踪指导,提升产业集聚、协同发展水平。借助融入经开区机遇及区科技招商中心等资源优势,加强与中科院等大院大所合作对接,持续抓好凌水合作社等校友经济、总部经济项目,加快打造集办公、研发、展销、产研合作等为一体的综合孵化载体。积极抢抓全区科创载体“333”提升工程,持续跟踪润迈德、国科创新等龙头企业、产业园项目,加快建设研发生产基地、创新研究院、科创孵化中心、国际人才港等重大平台载体,力争3年内打造一批“有产业平台、有链主企业、有高校院所、有协会联盟”的百亿级产业集群,创建一批省、市级特色产业园区。
三是聚焦存量企业盘存扶优。坚持从存量中挖潜能、从转型中焕新机,对于全镇目前暂时保留的企业,充分结合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通过“散乱污”整治等抓手对限制类企业加大力度整顿关停,对集体资产内租赁企业进行清理盘整,推动“高进低出”。同时在严格把控政策规定、产业业态等标准前提下,探索政府统筹、市场化参与等盘活利用多种方式,加快低效产业用地更新。围绕全区科技企业培育“甪端”计划实施,同步加快出台镇级新一轮创新转型发展政策意见,对潜力型、高成长型和规上企业,给予更多政策、要素、资金的倾斜,力争完成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40家以上,新增高新技术企业、省民营科技企业50家,瞪羚培育入库、独角兽培育企业3家,新增产学研项目超20个。积极用好全区企业上市“金苗”计划,加快成立镇级产业投资基金,对潜力型、高成长型企业以及拟上市企业进行金融助力,争取主板上市1家。
三、牢牢把握“产城融合”的关键点,着力打造开放融合新城
一是在畅通互联上凸显枢纽地位。紧紧抓住未来桑田岛区域苏州东站等重大交通规划实施契机,超前谋划、深入研究,以交通一体化为先导主动对接融入示范区发展大局。对外建好快速通道,提前谋划通苏嘉甬铁路的拆迁清障,配合推进东方大道快速化改造、胜浦大桥新建、星塘街南延等重大交通,积极争取落地轨交6号线延伸线、独墅湖大道东延等重大工程,并加强与园区对接,加快研究甫澄路北延通达园区的“第二通道”,实现与园区东西、南北的全面互通、快速联通。对内打通循环网络,启动实施推进南沙路东延等8条近5公里镇级道路,逐步畅通古镇片区育才路周边、甪端新区吴淞路周边等道路“毛细血管”。有序实施路灯节能改造以及路面破损修复、增设护栏等“微整治”,加快构建互联、畅通、便捷的交通路网体系。
二是在功能品质上凸显城市定位。围绕示范区建设要求及甪端新区重点区域,合理布局居住、商业、公共、生态等空间。充分考虑未来集聚区、协同区等高层次消费市场群体,持续关注引导好新希望等品牌地产的建设销售,并以甫澄路以西、吴淞路周边为重点,按照地块成熟程度、市场表现需求,系统理性谋划今后3-5年三产用地储备,其中今年计划上市200-250亩左右。加快建设长虹路人才公寓等高端配套项目,跟踪长虹广场、润淞大厦等“一村二楼宇”载体,持续升级中高端酒店、一体化购物等生活性服务业态。抢抓时间窗口,高效完成50万伏高压管廊线位迁改,依托“林长制”建立,规范树木迁移及养护,一体推进城市绿地、沿河绿岸及已腾退地块平整复绿等景观提升,结合已拆迁点位建筑物、围挡等加快拆除,逐步扮靓城市色彩、打开视野空间,打造一批有颜值、高品质、城市化的生活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