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统筹协调,提升城镇内涵品质
推进绿色发展,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精雕细琢,加快优化空间布局,以功能品质提升促镇村能级跃升。
精益求精严格管理。健全城镇精细化管理体系,严格规范执法,严厉整治“脏乱差”,打造“精致、细腻、整洁、有序”的宜居家园。以拆违控违为抓手,进一步压缩违建存量,对违章搭建持零容忍态度,保障全镇范围内无增量,发现一起,拆除一起。继续深化文明城市、卫生城镇建设,塑造高端高质的城镇形象。
强化基础设施支撑。围绕新型农村社区水、电、路等配套设施建设,保障好、服务好人民,写好民生文章。扎实开展农房改善项目,让群众在政策扶持下能够顺利住上新房。争取交通局支持,铺设阿潼、阿鸣线等道路建设,重建黄柏中桥,全域提升阿湖交通布局。突出抓好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深化“厕所革命”,确保自然村公厕全覆盖。
完善城镇功能配套。重点关注“风华悦府”小区,建设新型城镇社区,做大城镇规模,实现黑埠镇区“变美长高”。同时对镇区的棚户区进行改造,招引品牌开发商开发,吸引邻边东海、沭阳群众来阿湖购房兴业,让镇区建设更具品质、温度。对镇区主干道路进行升级改造,通过实施弱电入地、雨污分流、绿化亮化、外立面提升等措施,实现路路成特色、街街有亮点,切实扮靓镇区商业繁荣形象。加快康养公园项目建设,建设休闲健身公园8万平米、文化综合服务中心3000平米、黑埠村新村部800平米,着力打造“康养小镇”文化品牌。加大311沿线整治力度,充分挖掘三国文化底蕴和阿斗湖、淋头河资源,打造“三清示范区”,争创“3A”级景区,积极提升水墨相宜的边界古镇形象。
三、强村富民,奋力加快高水平乡村全面振兴
建立现代农业体系,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不断优化农业产能
和增加农民收入,呈现出业兴、民富、村美的良好局面。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以葡萄产业研究院示范基地和智能化大棚建设为抓手,争创2022年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做好服务保障,确保葡萄冷链物流中心项目在2022年6月葡萄大面积上市前高质量全面完成建设。依托现有产业基础,结合新形势土地政策,重点推进甘薯种植、水稻扩面等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围绕拓宽葡萄、草莓等鲜食农产品销售渠道、甘薯提档扩面和深加工、已有扶贫项目盘活利用、生态循环种养等方面,招引有投资实力、有社会责任的涉农主体到阿湖镇投资兴业或二次创业。
让农民成为有前景的职业。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乡土人才。充分利用葡萄产业研究院科研平台,引导葡萄种植大户“走出去”,将葡萄新品种、新模式、新理念“引进来”。发挥新沂市葡萄产业联盟作用,吸引工商资本下乡,集结起农业发展的新兴动能,融合葡萄种植户、专家、人才等资源,及时更新理念、提升本领、获得红利,让农民真正成为有前景、有获得感的职业。
让农村成为有吸引力的家园。高质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全面深化农村公共空间治理,扎实推进特色田园乡村、美丽宜居村庄创建,努力实现农村环境面貌和农民精神面貌双提升,争创更多“红榜”称号。以“农业+旅游”发展为契机,围绕小窑头烈士陵园、葡萄园区、淋头河、阿斗湖水库、巴山老街等主要节点和旅游环线,引入旅游元素和红色文化元素,形成带动农业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大动脉,把淋头河两岸打造成有影响力的“慢生活”农旅体验区,提升阿湖整体的影响力。
四、民生共享,着力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坚持不忘初心,改善群众生活品质,提升公共服务,让发展更有温度,努力实现群众期盼的“幸福阿湖”实景。
办好预防返贫“舒心事”。筑牢防止返贫防线,不断强化政策引导,抓好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监测预警,确保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抓好产业扶持,促进增收后劲,坚持“富脑袋”和“富口袋”并重,引导贫困群众自强自力,激发内生动力。
办好民生项目“暖心事”。 学史力行,实干为民,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将党史学习教育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围绕群众需求办,在美化环境、乡村治理、提升服务等方面持续发力,多措并举解民忧、纾民困,用心用情用力把民生实事办好办实。
办好惠民保障“贴心事”。保证养老服务中心“五保”老人入住率超60%。提升为民服务中心服务水平,实现“一网通办”,做到“进一扇门,办所有事”。多渠道稳岗就业,多举措扶持创业。扩大城乡医保保障范围,深化全民参保行动,加大城镇困难职工帮扶救助力度,加强特困群体兜底保障。
五、协调发展,着力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毫不松懈抓好疫情防控。始终绷紧思想之弦,筑牢责任之堤,落实落细常态化防控措施。紧盯重要时段、重点场所、重点人群,严把输入关口,强化人物同防,用防得住保障放得开。全力做好疫苗接种工作,倡导健康生活方式,筑牢群防群治社会大防线。
持续加强社会治理创新。深化网格中心建设,持续打响“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品牌,打造“网格+N”服务品牌,推进网格化社会治理“双强双提升”工程,实现网格服务“一村一品”,夯实社会治理基层基础。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强化风险隐患源头早发现、早控制。开展集中治理重复信访、化解信访积案专项工作,着力解决重点领域信访突出矛盾,全力压降信访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