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企15条”:指2020年2月桥府印发的《桥头镇人民政府关于支持莞企共克时艰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若干措施》,从加大稳岗支持、降低企业成本等15个方面推出措施,努力降低疫情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
“双区”:指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R&D经费:指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
能耗“双控”:指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
养老“大配餐”:指向纯老、独居、孤寡、高龄、计划生育特扶、失能老人等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助餐配餐服务。
市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指松山湖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东部智能制造产业基地、东莞新材料产业基地、东莞数字经济融合发展产业基地、东莞水乡新能源产业基地、临深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基地、银瓶高端装备产业基地。
四大战略平台:指滨海湾新区、松山湖高新区、水乡功能区、银瓶创新区。
南部9镇:指虎门、长安、大岭山、大朗、黄江、樟木头、凤岗、塘厦、清溪共9镇。
“双万”:指万亿元GDP、千万人口。
“强芯•展翼•优格局”:指我镇国土空间规划发展结构的一部分。“强芯”指强化镇中心;“展翼”指依托东太湖科技产业园平台和东部工业园平台搭建区域协同的产业生态圈;“优格局”指通过国土空间规划进一步优化镇的生态、生活、生产空间,重塑城市空间格局。
“两化融合”:指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的深度结合。
“头雁计划”单元:指我市在城市更新项目中,建立领导挂帅、市镇村联动推进机制,实施特殊工作举措、特殊资源倾斜、特殊优惠政策,率先打造10个千亩以上产城融合示范片区。
“一镇一品”产业工人培养:指根据我市实施打造“技能人才之都”人才工作规划和落实《东莞市技能人才培养五年行动计划》要求而实施的产业人才培训工程。
“粤菜师傅”工程:指采取职业培训与学制教育相结合模式,大规模开展粤菜师傅职业技能教育培训,提升粤菜烹饪技能人才培养能力和质量。
城市管理“五件套”行动:指行走东莞、洁净城市活动日、洁净东莞指数测评、“红黑榜”评选、洁净东莞城市论坛。
千点示范工程:指东莞市在物业小区、学校、医疗机构、餐饮机构、酒店等五大板块,打造超1000个示范级生活垃圾分类实施点。
“双21行动”:指21天养成垃圾分类习惯、21天巩固垃圾分类习惯。
文明美丽村居“十个一”美化行动:指一个村居文化品牌、一套村规民约、一个村居志愿服务站、一个文化讲堂(道德讲堂)、一批好家风好家训、一个善行义举榜(乡贤榜)、一支群众文体队、一个主题景观标识、一批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一条环村健身绿道。
“五清”专项行动:指以“清坟边、清林地、清地边、清隔离带、清绿化带内可燃物”为主要内容的森林防火行动。
“三清三拆三整治”:“三清”指清理村巷道及生产工具、建筑材料乱堆乱放、乱拉乱挂,清理房前屋后和村巷道杂草杂物、积存垃圾,清理沟渠池塘溪河淤泥、漂浮物和障碍物;“三拆”指拆除危旧房、废弃猪牛栏及露天厕所茅房,拆除乱搭乱建、违章建筑,拆除非法违规商业广告、招牌等;“三整治”指整治垃圾,整治污水,整治畜禽污染。
“5080”:指公办幼儿园在园学生比例达到50%,普惠性幼儿园占比达到80%。
“1+17+N”文明实践站点:指“1个中心+17个实践站+N个实践点”,“1个中心”指镇设立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7个实践站”指17个村(社区)各设立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N个实践点”指依托学校、社会机构、工厂企业、文化服务场所、红色革命资源、文化祠堂等阵地资源,因地制宜设置N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点。
“两中心融合”:指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与旅游服务中心融合发展。
残疾人“两项”补贴:指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
“南粤家政”工程:指围绕“一老一小”家政服务需求,推进标准制定、技能培训、职业评价、促进就业、诚信建设、品牌创建,打通家政服务产业链条。
“广东技工”工程:指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需求,我省以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为导向,加快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民生大莞家”:指通过进一步健全民生诉求收集、处理、反馈机制,切实解决一批群众身边的小急难问题。
“兜底民生服务社会工作双百工程”:指到2021年底达到社会工作服务站100%覆盖、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社会工作服务100%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