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农村扶持力度。以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和群众收入增加为目标,从基础设施建设、回购物业、联合发展、人才等方面,加大对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帮扶。加大上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将土地收益、财税收入、生态补偿等利益返还,更多地向村倾斜,充分调动基层积极性,不断激发基层自我发展能力。探索多方共赢的利益分成机制,支持集体经济以土地、物业或自有资金,通过直接入股、合作开发、信托投资等多种方式,参与“三旧”改造、园区开发、经营性基础设施建设等投资项目。
——深化土地利用制度改革。按照优化格局、调整结构、统筹整合、节约集约原则,推动实施土地利用制度改革。加强规划统筹和建设用地整理,建立镇、村统一的土地储备库,将国有、集体或企业个人土地登记进行入库管理、统一规划、统筹利用、合作开发,通过多种方式理顺土地关系、完善用地手续,以利于盘活资源、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全面提升土地的集约高效利用和精细化管理水平。创新优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机制,加快推进“三旧”改造和城市更新,创新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机制,加大对闲置、低效用地的处置力度,探索存量建设用地二次开发机制。
——深化集体资产产权改革。适应集体资产产权化的趋势,推进集体资产产权确权工作,建立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集体资产产权制度。分批分类对集体资产完善规划建设手续和资产产权确权。对新建集体物业项目,严格要求完善规划报建及产权等手续,促进集体物业依法进行开发、利用和管理。
——探索资产经营管理新模式。进一步完善资产经营管理机构,强化资产交易平台运作,提高资产运营水平,加强集体资本监管,推动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加强全镇集体资产的管理,建立项目信息共享、项目利益分享的招商引资工作新机制。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创新闲置土地的联合开发机制,建立土地资源和集体物业“管理数据库”。建立健全镇统筹规划、主导引导的资源整合、统一开发、利益共享的资产经营管理新机制,探索混合型经济经营模式。鼓励拓宽投资渠道,引导村、企业或个人以资金、土地、物业参与城市改造、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由“单一经济”向“多元化经济”转变,提高经济效益。
第四节扩大对外开放合作
积极适应经济新常态和国际竞争新格局带来的新变化,把握参与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机遇,积极向深圳等发展先行地区学习先进经验和做法,构建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融入“一带一路”。主动把握东莞建设成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的发展机遇,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推动出口市场从传统市场为主向“一带一路”多元化市场全面发展。积极对接广东(石龙)铁路国际物流中心,加强同常平、桥头、企石、茶山、石龙、横沥等镇旅游、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等合作,加速东北组团一体化发展,以开放合作增创发展新局。鼓励企业抱团“走出去”,引导企业积极参加境外、省外各类展销商贸活动,支持企业参加海博会、加博会等市内大型博览会,促进企业跨境贸易和产品内销协同发展。
——深化区域合作。进一步承接广州、深圳等广东自贸区建设的政策和资源外溢,进一步加强区域产业分工合作,推动跨区域产业链相互延伸,在加工、贸易、人才、金融等方面发挥汇聚和支撑作用。继续落实国家省市各项扶贫任务,落实我镇对口帮扶粤东地区4个村的目标任务。
第十章强化保障机制推动规划实施
《石排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是指导全镇未来五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必须创新完善措施保障、人才保障、资金保障、资源保障和组织保障等规划实施机制,凝聚各界力量,共同推进规划目标任务有效实施。
第一节完善规划实施保障
——加强规划衔接。全镇上下必须统一思想,充分认识总体规划的重要性,强化总体规划的纲领性和指导性地位,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做好专项规划与总体规划的协调,加强各项指标的衔接,形成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为基础,定位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规划体系。
——落实保障责任。围绕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细化任务分解,明确责任主体,狠抓责任落实,研究制定一系列能够有效解决突出矛盾、营造公平环境、激发社会活力的政策举措。各责任主体结合工作实际,制订专项规划,细化内容、量化目标、分步推进,逐项落实目标任务。
——强化要素保障。加强资金、土地等要素对规划实施的保障作用。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和政府投资结构,优先安排涉及民生、公共服务和城乡一体化等领域的财政支出和项目投入,集中财力保证政府投资重大项目的资金需求。科学调控土地供应,合理调整用地结构,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和空间布局。
第二节加强规划监督考评
——完善检测评估制度。对于规划提出的目标、指标、重点任务,要组织开展规划实施评估,及时发现并解决规划实施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并对不确定因素进行提前监测和预警。
——加强规划实施评估。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跟踪分析,自觉接受监督检查。创新评估方式,引入社会机构参与评估,增强规划评估的科学性和广泛性。
——广泛动员社会参与。完善规划实施的公众参与和民主监督机制,加强规划宣传,增强公众对规划的认识和了解,不断凝聚社会共识。拓宽公众参与渠道,增进政府与公众的沟通互动,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发挥新闻媒体、群众社团的监督作用,促进规划有效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