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长蚕桑产品产业链。依托蚕桑生态种养和蚕桑产品深加工产业,拉长拓宽延伸产业链。重点围绕铭传生态旅游开发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打破原有单一蚕茧收销模式,打造以聚星片区官山路沿线蚕桑产业带为重点,形成集蚕桑饲养体验、蚕桑深加工、旅游商品开发为一体的蚕桑产业链;继续办好“蚕桑文化节”特色文旅节庆活动,开发休闲采摘、农事体验等旅游休闲项目,建设蚕桑博物馆、蚕桑体验中心,着力打造省级蚕桑研学游基地,助力铭传乡村振兴。发展电商物流,依托蚕桑采摘、蚕宝宝饲养等特色体验农业,创新“直播带货”销售等方式,全面展示铭传蚕桑文化,推进蚕桑产业提质增效,保障农民增收致富。
第三节集约发展特色产业
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稳定提升粮食产量,保证粮食安全。依托江淮分水岭资源禀赋,积极发展精品粮油、特色果蔬、优质水果、蚕桑养殖、花卉苗木等都市(生态)特色农业。
精品粮油。确保粮油作物面积稳步增加,通过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和提高水稻收购最低价的宣传,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粮油生产。把粮食、油料等主要作物种植面积层层分解落实到村组和农户,一片一片抓落实,一户一户抓到位,千方百计稳定粮食面积;着力推广优质、高产品种和先进实用技术以及防灾减灾技术措施,主攻提高单产,增加总产,增加农民收入;加大测土配方施肥力度,扩大测土配方施肥在粮油作物上的应用面积,大力发展绿肥生产、推进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料、全面提升耕地质量和产出率;加强病虫害防控,强化农作物主要病虫监控和预报、加大统防统治力度、推进专业防治技术入户、提高病虫害综合防治能力,把粮油病虫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支持丰宝公司、和群家庭农场、浅水湾公司等种养大户培育自主品牌,大力发展稻虾综合生态种养,提高产品附加值。
特色果蔬。以整村推进为契机,引进龙头企业,建设高标准特色产业园,发展特色果蔬设施农业,建设一批以观光采摘为主的猕猴桃、樱桃、白桃、葡萄、瓜蒌、丝瓜等优质果品基地,培育铭传乡农业特色果蔬产业龙头企业,打造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特色农业产业链;积极争取国家、省、市土地整理项目,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土地流转,引导土地流向顺鸿家庭农场等种植大户,发展规模化特色果蔬种植与深加工产业;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建设保鲜储藏、分级包装、冷链物流设施;依托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建设果蔬加工中心,提高特色果蔬农产品深加工能力。
花卉苗木。支持花卉苗木产业龙头企业发展,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重点发展以香樟、红叶李、广玉兰、冬青、三角枫、紫薇等为主的特色经济林产业,以精品苗木花卉为补充的独具特色的非木质林产业,促进林区经济发展,把森林资源和林下产业发展成为山区农民的“摇钱树、致富树”;依托中国中部花木城,建设以精品花卉苗木生产为主的花卉苗木基地,完善花卉苗木种植基础设施,引进新技术,推广新品种,进一步做强做优花卉苗木龙头企业,发展“龙头企业+农户+基地”现代产业模式。
第五章聚力发展文旅产业
以肥西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指引,打造长三角家庭度假、农业休闲、山水养生的特色休闲养生基地。依托铭传乡人文、自然资源优势,围绕“淮军文化”、“圩堡文化”、“红色文化”、“老街文化”和“蚕桑文化”等文化资源,实施“旅游+、+旅游”战略,深入推进文旅融合。以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为平台,依托刘铭传故居等旅游资源和淮军文化等文化资源,积极打造集人文历史、观光旅游、民俗体验、休闲养生等于一体的特色旅游产业集群。“十四五”期间,启动5A景区创建,依托刘铭传故居和刘铭传纪念馆争创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级研学游基地;启动省级旅游度假区建设。到2025年,文旅产业预计实现营业收入1.5亿元,年接待游客达到300万人,带动都市农业、现代服务业等相关产业快速发展。
第一节挖掘文化旅游资源
(一)挖掘文化资源
淮军文化。加深对淮军文化的历史研究,做好对以张树声、刘铭传为主的著名淮军将领文史资料的搜集、整理、出版、宣传工作;保护和修缮好淮军故里、纪念馆、墓园等名胜古迹;支持当地居民以及文化艺术团体围绕淮军文化进行民间艺术创新,打造淮军特色文化旅游示范基地,加强与海内外铭传乡淮军将领后人的联系,定期开展纪念活动。
圩堡文化。加强对刘老圩、张老圩、张新圩等圩堡群遗产的保护和利用,鼓励媒体记者、专家学者等来实地进行历史文化调查研究,形成文化“扩散效应”;制定圩堡文化保护及利用规划,重点做好以大潜山为中心的周边淮军圩堡群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加大对刘老圩、张老圩、张新圩等淮军圩堡群的考古发掘及勘探,对发现的历史原址,如“圩堡建筑群地砖及旧房墙体”、“石质文物石狮以及石碑”、“木质文物旧房木梁、木雕”等积极开展修复、保护工作;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对发掘的部分历史文化资源,进行“物化”和“活化”,采用馆藏展示、实景旅游、舞台展演、出版收录等模式,使发掘的文化资源得以充分保护、利用和广泛传播。
红色文化。围绕红色文化,重点加快小院墙指挥部、抗日活动旧址的修缮与重建,对相关历史人物、事件、物品以图片、影视、表演、书籍、实物等形式在纪念馆内进行多样化呈现,不断丰富拓展纪念馆的纪念品;加快童氏姐妹的文史资料、红色事迹的搜集和整理,开设红色教育专题,打造国内游客和青少年儿童学习国学的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结合特有红色历史文化优势,鼓励民间资本投入红色文化的创作工作,以电影“圩堡枪声”为示范,创作情景剧、电影等再现革命斗争情景;鼓励开展红歌会、艺术节,讲红色故事,朗诵红色经典,唱红色歌曲等形式宣扬铭传红色文化;综合运用文物、模型、雕塑、演出、声光电等形式,强化革命红色文化的表现力和震撼力。
蚕桑文化。围绕蚕桑文化核心,加快蚕桑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参照江西凤凰沟、江苏华佳丝博、广州宝桑园等地建设蚕桑丝绸科普示范基地成功经验,积极创建肥西铭传蚕桑丝绸科普示范基地;积极探索建立“科研院所(企业)+科普示范基地+新媒体+公众”的新型科普示范模式,打造蚕桑科普新模式、新体验。定期组织开展科普宣传、科技培训、文化节等活动,继续办好肥西蚕桑文化旅游节,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蚕桑文化知名度,打造肥西铭传蚕桑品牌;落实蚕桑文化挖掘及利用所需专门人员及资金,做好相关文史资料、民史传说、儿童民谣、名人典故等收集工作,丰富“蚕桑文化”品牌建设内涵;打造可游、可玩、可停留、可研学的万亩蚕桑产业基地,利用现有旅游配套资源,与省农科院合作开发新型蚕桑产品,鼓励发展蚕丝制造,打造蚕桑体验中心。依托聚星片区,开展探寻蚕桑产业起源,寻找蚕桑产业发展历程,描绘蚕桑产业变迁故事,规划建设蚕桑博物馆。
(二)挖掘旅游资源
加快已有景区的升级改造与品质提升,持续推进铭传故里、小团山香草农庄等重点景点的建设,推动铭传故里“4A”向“5A”提升;推动聚星老街、霸王墩、大潜山等乡内主要景点向“A”级景区迈进;依托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积极做好圩堡群的修复、保护工作,打造肥西特色铭传圩堡景点版块;优化全乡旅游路线,重点打造历史文化游线(铭传故里—刘铭传墓园—聚星老街—圩堡群等)、青山绿水线(圆通山—周公山—潜南干渠—磨墩湖水库—大潜山)、魅力乡村游线(聚星老街—铭传故里—启明新村—楼塘村等)、生态康养游线(以香草农庄“康养+产业园区”为核心向周边扩散)等特色旅游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