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十四五”时期(2021-2025)是杨村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杨村镇“追赶跨超”的新机遇。杨村镇将把握“综合实力求突破、各项工作争先进”的工作基调,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大力实施“一核引领、三区协同、三化联动”发展战略,以镇驻地为核心,打造一个新型工业集聚区、一个现代农业发展区、一个光伏生态养殖区,同步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实现杨村高质量发展不懈努力。
二、发展目标
“十四五”时期,全镇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现代农业规模不断壮大,现代服务业水平进一步提升,三次产业结构更加科学合理;财政收入年递增10 %,2025年突破1.5亿元;农民人均收入增长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到2025年达到30000元。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人居、交通、环卫等条件明显改善,公共卫生体系不断完善,教育、文化、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社会治安更加好转,民主法制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取得新的进展,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普遍提高,镇域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成为省内及周边地区有影响力的经济强镇。
三、发展路径
(一)坚持抓园区建设,力促工业经济扩量提质。
加强园区建设,构筑产业发展平台。以冲刺省级高新技术园区为抓手,不断加快园区扩容升级步伐。坚持规划引领,适度超前推进园区征地拆迁工作。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加快新征土地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园区承载功能。突出产业导向,强化管控倒逼,提高园区准入门槛,重点引进一批符合产业发展方向、提升产业档次的大项目。加强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园区创新创业平台的作用,提高和完善服务水平。“十四五”期间,园区年均新增固定资产投资15亿元(含技改投入),完成宝山东路、污水处理厂二期等工程项目及配套雨污管网、绿化、亮化等工程,园区“创新创业中心”投入使用,到2020年园区建设规模达6.5平方公里,实现落户企业不少于100家,园区企业年经营收入达100亿元以上。
实施招大引强战略,培育加快发展动能。集聚壮大“医药医疗器械、拉丝模具、铝型材”三大主导产业,组建招商队伍,聘请企业老板,瞄准本土在外创业人士,大力开展产业招商、以商招商、敲门招商,坚持招龙头企业,招高端产业,招高新产品,进一步壮大产业规模,促进特色产业集聚发展,着力解决主导产业特色不鲜明、支撑力不强的问题。加大帮扶力度,优化投资环境,高效率加快落户项目建设投产。“十四五”期间,每年引进亿元项目不少于5个,5亿元以上项目至少1个,建成投产项目不少于3个,招商引资累计到位资金60亿元。
实施扶优培强战略,增强持续内生动力。强化要素支撑,想方设法帮助企业解决用地指标、融资等难题,促进土地、资金、政策等要素向鑫铂铝业等重点项目倾斜。“十四五”期间,每年新增规模企业3家以上,到2025年全镇规模企业总数发展到45家;争取有1-2家企业成功挂牌上市。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鼓励企业加大技改投入,重点培育生物医药、高端医疗用品、新型金属制品等战略性新型产品,促进传统产业产品向高端化、智能化、品牌化转型升级。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引导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申报产品专利,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产业战略联盟,提升企业研发能力,实现产业链条向中高端延伸。到2025年,全镇规模企业技术研发中心覆盖率超70%,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15家,拥有产品专利80项;培育超20亿元企业1家,超10亿元企业2家,超5亿元企业5家,亿元企业15家;三大工业主导产业总产值达到全镇工业总额的85%,财政税收贡献率达75%以上;全镇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0%,达到45亿元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递增12%,达到10亿元以上。
(二)坚持发展现代农业,力促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坚持把农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持续巩固,坚定不移地走农业规模化、特色化、园区化发展路子,全力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严格落实上级各项惠农政策,扎实做好农机、农技、动植物疫病防控等涉农服务,为推进农业结构优化、加快现代农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
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加大财政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争取再兴修一批水利工程项目。“十四五”期间,计划投入5000万元,完成龙集社区、小关社区、杨村社区、北荡村“最后一公里”等一批重点水利工程,进一步提高农业防灾抗灾能力。结合农田整治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继续推进农业生产万亩试验示范基地建设,推广大棚、滴灌、机械化播种等先进技术,大力发展现代高效种植业。“十四五”期间,通过争取项目支持,完成沂湖村、季桥村、金埠高标准农田建设,以及土地增减挂等项目。同时,利用依临高邮湖水资源优势,着力转变渔业发展方式,重点开展稻虾供养的养殖模式,发展精养塘高产养殖、河蟹健康养殖和光伏水面生态养殖等现代高效养殖业。
结合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继续推进适度规模的土地流转,鼓励发展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经营主体,持之以恒抓好农业招商,争取引进一批有实力的农业企业,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依托光华现代农业示范园、季桥苗木基地等初成规模的农业项目,着力打造特色农业品牌及生态观光旅游农业基地。到“十四五”末,全镇新增土地流转面积2000亩;登记注册家庭农场总数达8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20家;引进现代农业项目不少于3个;争创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1家,“农业三品”10个;培育滁州市龙头企业2家。争取创建成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