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民生事业提升新水平。坚持每年为民办十件实事,道路建设、自来水管网铺设、旱厕改造、养老服务、文体设施等一批民生工程已建成使用。做实做细精准扶贫工作,困难群众生产生活状况显著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超额完成上级任务。各类民政救助、双拥优抚资金按时发放到位。落细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疫情防控平稳有序。全面落实两孩政策,积极推进基层卫计融合,深入推进医共体建设,第七期国家级紧密型医共体培训班,仁和集镇提供2个现场观摩教学点。成功承办安徽省2020年乡村春晚滁州市首场演出。
5、综治维稳彰显新成效。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暨“六清”行动,依法打击非法宗教活动。严格落实党政班子成员接访制度、月报告制度,创建人民满意信访窗口,化解信访积案2件;2019年获得全国“两会”期间信访维稳工作先进单位、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期间信访维稳工作一等奖。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无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有:一是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后劲不足,缺少龙头型大企业、大项目支撑;二是产业结构不够优,产业集群效应引领不明显;三是民生保障事业仍存在短板,公共服务与群众期待还有一些差距;四是少数职能部门服务群众的意识不强、办事效率不高,发展环境仍需进一步优化。这些将要在“十四五”期间加以解决。
三、“十四五”规划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持续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积极对接“大江北”建设,加快融入“长三角”发展一体化。紧扣天长市委“113”(全国百强争优、长三角达到均值、全省冲刺前三)发展目标,按照“差异竞争、特色发展”理念,围绕全市“四区六园八镇”布局,着力在产业融合、和谐宜居、研学旅游、交通布局上取得新突破,推动仁和经济社会全面健康发展。
(二)规划期限
1、规划期限:2021年-2025年
2、实施阶段:
a、全面启动阶段:2021年;
b、重点建设阶段:2022年;
c、全面铺开阶段:2023年;
d、整体推进阶段:2024年;
e、全面提升和基本实现阶段:2025年。
(三)主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指标名称 |
2025年目标 |
年均增幅 |
规模工业总产值 |
73亿 |
14.8% |
固定资产投资 |
15亿 |
14% |
招商引资 |
60亿 |
|
财政收入 |
2亿 |
14.6% |
农民人均纯收入 |
42000元 |
14.7% |
中小企业 |
1040个 |
|
规上企业数 |
62个 |
|
个体工商户 |
1850个 |
|
中小学入学率 |
100% |
|
(四)重点工作
(一)坚持项目为王,在扩总量、提质量中不断壮大发展实力。坚持把量质并举作为主攻方向,既要有速度、又要讲效益,既要扩增量、又要优存量,着力培育经济发展新优势。把重大项目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持续开展招商活动,不断提升招商的精准度和实效性,努力打造“亭满意”营商环境,力争引进10亿元以上项目1-2个,5亿元以上项目5个,亿元以上项目20个,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5家。
(二)坚持农业发展,在强基础、抓改革中不断激发发展活力。高位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深度谋划实施一批农业项目。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发展现代高效种植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力争到2025年粮食总产达到10万吨。稳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宅基地制度一体化、集体资产等各项改革,不断释放农村发展活力。巩固提升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试点,确保顺利通过民政部验收。注重培育村集体经济,力争到2025年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500万元以上,80%的村(社区)达50万元以上。
(三)坚持镇村统筹,在提品质、优环境中不断扩展发展空间。完善镇区发展规划,完成工业园区拓展建设,不断优化道路、亮化、绿化等基础设施。完善农村交通路网,拓宽新建农村道路16公里以上,实现组组通道路全覆盖;实施移民、一事一议、天然气镇镇通、城乡供水一体化等项目工程,不断完善农村生产生活设施配套。巩固美丽乡村建设成果,提升长效管护水平,打造一批休闲宜游、生态宜居的特色农庄。坚持生态优先,一体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提高秸秆禁烧综合利用水平,保持零火点。深入推进农村“三大革命”,力促打造新农村、新标杆。持续推进移风易俗,争创全国文明镇。
(四)坚持民生保障,在惠民生、办实事中不断扩大发展成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认真落实低保、五保、双拥优抚、老年人补助等民政政策,不断健全完善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农村群众健身活动场所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加快推进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积极配合全国法治政府示范市创建,进一步提升依法行政水平。开启“八五”普法新征程,提升全民法治素养。借鉴“枫桥经验”,深化“平安仁和”建设,推进“雪亮工程”,不断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预防和打击各类刑事犯罪。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坚决防范和遏制各类安全生产事故。高度重视食品药品安全,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违法行为。
(五)坚持从严治党,在抓思想、筑根基中不断凝聚发展合力。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把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相结合。以迎接和庆祝建党100周年为契机,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坚持好干部标准,把敢不敢扛事、愿不愿做事、能不能成事作为评判干部的重要标准,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乡村振兴推进等急难险重工作中考察干部。更加注重提高干部的专业化能力,加强年轻干部培养。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配强带头人队伍、配优班子结构,推动基层带头人队伍整体提升。注重发挥党建品牌的标杆效应,打造更多叫得响、立得住、有特色的党建工作品牌。发挥“三个以案”警示教育作用,常态化开展纪律教育、警示教育。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整治群众身边微腐败和不正之风,深化开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整治。加大对违法违纪问题的查处力度,不断巩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