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导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2021至2025年,是响导乡将紧抓发展机遇,特别是围绕县委县政府“加快建设千亿县、挺进全国五十强、创建全国文明城”的目标以及合肥经济圈建设等,突出响导乡作为肥东县北大门的发展地位,以及江淮分水岭岭上明珠的发展理念。在发展条件上,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响导乡处于乡村振兴协调推进阶段,是科学发展、兴乡富民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将面临日益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继续坚持生态兴镇战略,坚持转型发展,坚持以改革的思维促发展,力争到2025年,将响导乡建设成为宜居宜商宜游的江淮分水岭岭上明珠,成为肥东县靓丽的北大门。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及历届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围绕“双千亿”的总体目标,把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和改善民生、发展特色生态农业、促进农民增收作为核心目标,强力推动,转方式、调结构、稳增长,突出招商引资、生态旅游、服务业发展三大重点,加快做好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小城镇、文明创建、美丽乡村和生态环境等建设,切实增强响导发展的内生动力,加快推进人民群众致富步伐,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十三五初翻一番的目标,与全县同步建设更好的小康社会。
二、发展目标
“十四五”期间,我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2%,到2025年地方财政收入实现9000万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到2025年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25320元;农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医疗保障水平明显提高,全乡人均期望寿命进一步提高。
——每年引进合同引资额1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1个,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年均增长10%以上,到2025年达到1.5亿元。
――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二、三产业收入比重调整到2025年的35%:10%:56%,经济布局进一步优化。
——加快发展教育。留守儿童、幼儿入托、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不断加大投入,完成校舍改造和设施配套,改善教育教学条件,进一步完善素质教育。
——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全乡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5%以内,2025年年末总人口控制在5.5万人以内。
――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村组道路改造率达到90%以上。安全饮用水普及率100%。农田整治面积达到4.5万亩,全乡森林覆盖率达到35%。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统筹发展文化体育事业,改造文化体育活动中心,完成快递进村一体化改造。在做好医疗、养老保险基础工作的同时,在全面放开三孩的基础上注重服务,调动和保护群众自觉实行优生的积极性。进一步加强民政、扶贫、社会救济工作,关注弱势群体。
三、十四五发展重点
“十四五”时期我乡发展的战略重点主要是以下四方面:
(一)全面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1、抓好产业定位。全乡将进一步化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以经果林、蔬菜、有机粮食种植、生态旅游等四大产业建设为突破口,加快9个社区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形成4大片区域发展格局:在蒋祠社区、赵集社区村发展杭椒等大棚蔬菜;在黄湖社区发展特色养殖;在响导社区、唐井社区发展生态观光产业。引导群众流转土地,以地入股发展现代农业,立足农业旅游资源,把响导建成合肥乃至安徽地区规模最大、品质最好的岭上万亩桃园生态观光基地。
2、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发挥安徽蒙跃生态农业等农业产业化企业带动作用,做好“响桃”品牌推广,积极支持建设合肥地区最大的桃子集中交易集散中心,构筑农产品交易龙头企业群,走产学研相结合的精深加工之路,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创新产品品牌,增加产品附加值。引导群众流转土地、进企务工,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增加群众收入。围绕我乡安徽省生态村,做好中心村农业发展规划,规划建设1.5万亩的现代特色农业基地,发展现代农业,发展蔬菜3000亩以上,新建高标准农产品加工厂3座。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认真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力争达到培训1人、转移1人、脱贫巩固1户的效果。加快推进农民向居民转变、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农村向城镇转变,提升城市化率。
3、生态农业建设工程。
(1)特色蔬菜基地建设工程。坚持“以科技扶持为主,资金扶持为辅,以种植大户投入为主,财政适当补助为辅”的原则,统一规划,统一落实3000亩蔬菜基地,强化蔬菜基地建设力度;推行“专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的生产经营模式,组建专业队伍,负责蔬菜种植信息收集、技术指导和销售。
(2)有机粮食基地建设工程。有机粮食是产业发展的根基。响导乡将按照“稳定面积、提升品质、提高效益”的发展思路,着力抓好无公害粮食基地建设。一是农业企业培育工程。推广“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全乡所有龙头企业、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分别建立辐射5000亩的绿色粮食生产基地。二是标准化基地工程。依托农业观光项目,建设一批集生产加工、文化传播、旅游观光、品牌营销为一体的农业庄园。三是村级合作社工程。通过合作社形式,变农户分散经营为集中管理,提高农民集约化生产水平,降低农残、提升品质,为生产优质有机粮食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