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0年9月4日在杨柳湾镇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五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在党中央和省、市、县的坚强领导下,全镇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取得了疫情防控的阶段性成果。在此,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无私援助我镇的各级组织、各界爱心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医护工作者、广大干部群众和各条战线的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当前,新冠疫情虽然总体可控,但防疫工作尚未结束,疫情反扑风险仍然存在,发展任务异常艰巨,我们要努力减少疫情造成的损失,奋力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
一、2019年及今年以来的工作回顾
2019年,是新中国70华诞的喜庆之年,是杨柳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也是留下浓墨重彩的一年。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镇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的各项决策部署,以走在前列的奋斗姿态,聚焦脱贫、聚力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成绩,较好地完成了镇第九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
一年来,我们保持定力、负重前行,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达16亿元,同比增长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亿元,同比增长17%;固定资产投资4.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亿元,同比增长13%;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234元、同比增长9.5%。财源建设成效明显,2019年新增民营企业48家,新增个体工商户364家,新增专业合作社5家,实现地方税收1266万元,有效地保证了建设投入、民生支出和政府运转。
一年来,我们万众一心、攻城拔寨,脱贫摘帽决战决胜。我们把巩固脱贫成果作为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围绕三落实总要求,坚持脱贫不脱责任、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脱贫不脱监管,统筹推进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八大工程”,扎实开展“两不愁三保障”回头看和“两摸底一核准”工作,实施12个非贫困村“两基”同步提升工程,完成了年度脱贫攻坚各项工作任务。在年度减贫任务上,全镇存量贫困人口42户90人,各项指标均达到“两不愁三保障”要求,顺利迎接上级普查和扶贫绩效考核。在产业扶贫上,一年来共发展产业基地56个,争取县产业办奖补资金94.7万元。为湖北原味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英山县金钩茶叶专业合作社等6家市场主体争取精准扶贫贴息贷款900万元。2019年至今累计申报产业扶贫项目22个,共318万元。产业发展项目申报新增42个,共计2018万元。在消费扶贫上,发动帮扶单位或个人和利用“832”扶贫平台,共计销售茶叶、食用菌、鸡肉、鸡蛋等农副产品200.83万元。在生态扶贫上,享受生态补偿2032人,发放生态公益林、退耕还林补助资金29.07万元。2020年选聘生态护林员等公益性岗位285人,发放补助资金5.7万元。在光伏扶贫上。21个联建电站关联村,已发放2020年第一批光伏资金27.3万元。今年11个贫困村第一批光伏资金已分配拨付到位,共计39.1万元。在教育扶贫上,资助杨柳籍建档立卡学生1175人,发放资助资金62.85万元。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实现全覆盖。完成2017-2019年雨露计划发放情况摸底排查。在健康扶贫上,全面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参保和资助,基本医疗政策对贫困户实现全覆盖,全年精准扶贫对象住院5189人次,报销合计240.3万元,报销比例达到90%。慢病签约服务实现全覆盖。在饮水安全上,全年投资113.9万元,通过新建分散工程、单村工程、主管道改造等举措,强化饮水安全短板,促进人畜安全饮水工程显著提升。在精神扶贫上,42个村均成功举办了道德讲堂暨百姓宣讲,贫困人口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在各级扶贫领域问题整改上,对照中央及省市县督查反馈和自身查摆的问题,主动把自已摆进去,做到到边到角,责任到事到人,反馈问题全面整改销号。2019年3月,我镇顺利通过国家精准扶贫工作成效第三方评估,今年7月-8月,我镇再次通过国家脱贫攻坚普查、第三方评估和党政扶贫绩效考核等“三重考验”,得到了上级的一致好评。
一年来,我们坚定目标、持续发力,产业发展提档升级。
1、转变一个模式。通过统一规划布局,变单一松散发展变集约化、规模化发展,优化产业业布局,狠抓“农-旅”融合,重点打造“大别山茶叶谷”“美丽乡村”示范村等乡村旅游亮点,着力推动农业产业园、生态观光园建设,走产业转型升级之路。
2、强化二个地位。一是着力巩固龙头企业地位,支持地提茶业、团黄贡茶、宏图中药材为龙头的企业发展壮大,加大扶持力度,加快推进茶叶、中药材生产加工技术升级,提升产品精深加工能力,提高产品附加值。二是强化产业质效地位,全年开展农业技术能手培训2000余人次,加强农业投放物监管,限禁使用有毒农药、残留高肥料,提倡生态种植,大力培育无公害种植基地,提升农产品品质。
3、优化三个结构。一是优化产业结构,重点是拓展以“童玩谷”、“温泉谷”、见龙山庄等为代表的生态康养、农旅体验等新型产业;二是优化产品结构,加大对农业产品的深度开发,在巩固传统绿茶品牌基层上,打造了“地提红茶”品牌,丰富了特色产品体系;三是优化经营结构,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培育新型市场主体,逐步构建形成“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延伸产业链条,提升综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