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县渣江镇2018年工作总结及2019年工作计划
2018年,渣江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省、市、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抢抓新机遇、谋划新发展,不断厚植党的执政基础、增强镇域经济实力、增进人民群众获得感,统筹推进了全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
2018年工作基本估价
一、紧紧围绕党建中心,不断厚植党的执政基础。
(一)抓建章立制,突出党建工作着力点。一是以上率下。党委书记带头,层层立标杆、作示范。坚持党建工作先研究部署,完善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党员积分制管理等制度,压实党建工作责任。二是层层落实。制定党建年度考核制度,签订目标责任状,坚持每月专项督查,每季度评比排位,每半年专职评议。三是强化作风。坚持干部谈心谈话制度,强化村支两委干部带头作用。坚持立行立改,列清单分任务,对县委巡查组交办问题全部按时保质完成整改。坚持零容忍,对党员干部违纪违法问题严肃追责,全年共处理违纪党员干部8人次。
(二)抓能力提升,突出党建工作关键点。结合十九大学习、党员冬春训和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全镇党组织书记集中学习和现场参观培训。从严管理镇村两级干部,制定镇村干部考核管理办法,严格实行面部识别考勤。定期组织镇村干部党建扶贫知识考试比武。严格党员发展,全年共发展党员31人。推行党员干部为民服务代理制,各村延伸建立高标准便民服务站。
(三)抓示范引领,突出党建工作闪光点。投资近400万,新建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9个,改扩建13个,全镇全面消除无危小村部。全镇所有党组织实现党建指导员全覆盖。由点带面发挥五个示范点带动作用,2018年底所有村全部完成五化标准创建。对党建工作薄弱村实行联点倒排,3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顺利晋位升级。高标准创建衡阳市“双好”党代表示范站,固定每周二向党员群众开放,全年接待党员群众50余人次,组织党代表视察调研活动3次。充分依托党建扶贫支部,开展脱贫攻坚大比武,分领域深化先锋引领行动。
二、牢固树立发展理念,不断提升镇域经济实力。
(一)城镇建设活力凸现。按照“一路两化三区”新型城镇化建设思路,进一步推进沐林新区和玉麟新区建设。沐林新区:继续盘活存量土地资源,今年共挂牌出让土地2宗,总面积30.72亩,出让价格2000余万,为城镇项目建设及招商引资提供了保障。玉麟新区:玉麟新区以发展旅游产业和特色餐饮文化为主,规划面积2.6平方公里,拟建成集玉麟故居、古镇文化、春社文化和土菜文化为主要元素,以观光游赏、文化展示、特色餐饮、民间工艺、休闲娱乐为主要业态的的旅游新区。目前正着力推进省级重点项目玉麟文化园,引进珠江合创,对玉麟新区进行综合性开发,现已完成征地113.62亩,拆除房屋43户45栋,拆除面积9000余平方米,迁移坟墓266塚;建设桃园2处,流转土地500余亩,已种植桃树14000株。
(二)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渣盐公路提质改造。为切实解决渣盐公路沿线群众出行障碍,镇党委政府千方百计推进渣盐公路提质改造项目,8.826公里路程全部按三级道路标准进行提质改造,现已完成路基、桥涵工程建设、电线迁移和路边切割等前期准备工程,招投标、合同签订流程也已完成,计划12月中旬全面动工。四水治理工程建设。立足民生改善,扎实推进蒸水河渣江段的四水治理项目,投资1300余万元在渣江桃花堰至拦河坝约4公里河段,新建加固堤防、建设和完善防洪排涝体系,提高防洪标准。蒸水风光带建设。加快建设五四、东洲沿河风光带,目前已完成路基路面、路灯亮化、绿化景观等工程,为城镇周边群众打造了休闲好去处。污水处理厂建设。渣江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于11月份正式动工,下水道管道铺设工作即将完成。
(三)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坚持传统农业和特色农业两手抓,我镇连续八年被评为“全市粮食生产先进单位”。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以“公司+基地+农户”为生产模式,做大做强农业特色品牌。一是发展烟叶生产。2018年在群星等8个村继续发展烟叶生产,培育烟农47户,落实面积1422亩,完成3500余担。二是发展湘莲产业。按照“一线两片”(玉麟故居一线,玉麟至三马新村片和沐林至红旗村片)发展格局,全镇落实湘莲种植面积3000余亩,打造了“百里荷花百里香”的特色湘莲产业带。三是发展新型农业综合体。积极扶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普盛农业、赤丰农业公司流转土地8000余亩大力发展柑桔产业。开发圆梦山庄农业休闲项目二期工程,建成特色种养园。引进“乡村振兴”人才回乡创业,创办培育珍稀产品链的专业合作社。引进浙商创办浙湘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3000余亩,建立100余亩的茶叶苗圃,形成了种茶经济产业链。
三、始终坚持统筹兼顾,不断增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一)脱贫攻坚全力以赴。坚持“真帮”、“真扶”,全面落实脱贫攻坚到户政策。大力发展产业扶贫,全镇39家合作社成为贫困户的就业增收基地。我镇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956户3215人,2018年脱贫269户912人,落实产业扶贫711户2534人、易地搬迁97户324人、教育助学649人、医疗救助3099人、生态补偿13人、社会兜底168人、小额信贷120户57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