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我乡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统揽社会经济发展全局,紧紧围绕“一化四建”发展战略,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努力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目标,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呈现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稳中有升的良好发展态势。
上述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县委、县政府和乡党委的坚强领导,离不开社会各界的监督和支持,凝聚着全乡干部群众的智慧和汗水。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工作中还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
1、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我乡以农业生产为主,但是由于地处偏僻山区,自然条件恶劣,加上农田水利设施仍然存在不少隐患,导致我乡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较差。机耕道、渠道、电排、人畜饮水等基础设施还是较为落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维修面临巨大的资金和物资压力。近年来,通过上级关心帮扶基础设施有所改善,但仍不能满足当前及今后的发展需要。
2、群众素质相对不高。烟花鞭炮产业在我乡发展30多年,近年来行业整体停工、退出后,全乡大部分青壮年为了生计纷纷外出务工,我乡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十分普遍。此类人群因为文化程度、身体健康状况等原因导致观念陈旧,科技意识不强,缺乏致富能力和发展门路,对上级一些政策理解、致富意愿和动手能力都十分欠缺,造成我乡各块工作推动起来十分困难。
3、社会深层次矛盾日渐凸显。由于群众对政策的理解有偏差,以及乡村两级干部宣传不到位等各种原因,造成脱贫帮扶、社会保障、社会治安、教育卫生等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的解决同群众的愿望还有一定距离,一些贫困农民存在“等、靠、要”思想,在脱贫致富上缺乏主观能动性,成为基层工作的最大隐患。
4、作风建设还需不断深化。个别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不敢负责担当,工作缺乏创新,工作中存有畏难发愁情绪,知难而上、破难而进的拼搏精神不够。对此,我们将在今后工作中加强学习,采取更有针对性、更有力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未来一年工作计划
我乡将紧紧围绕“一化四建”发展战略,以“争一流、创示范、保稳定、促发展、强班子”为目标,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公路交通建设、水利设施建设;结合地方资源和产业发展,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一是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一依托政策完善基础设施,加大和争取社会帮扶、干部结对力度。充分整合并利用好各类资金,加大通组公路、人畜饮水、通信保障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名、优、特产业基地建设,努力改善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从土地分散到集中,形成扶贫向产业化、集约化、市场化、专业化方向迈进,大力扶持脱贫支柱产业发展。二是加大后续帮扶力度。加大对脱贫成果的利用和发大,把脱贫攻坚巩固提升与发展村集体经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坚定不移用乡村振兴战略统揽巩固提升工作。围绕责任、目标、考核加紧查漏补缺,夯实基础,精准发力。坚守为民情怀,全心全意为民干实事、办好事,充分激发各级干部的积极性,把工作做细做实做具体,切切实实让群众满意,不断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
三是提高群众发展的内在动力。进一步突出“四跟四走”,加大农业科技、劳动力转移培训和致富信息的传递力度,提高贫困人口的科技意识,市场意识、劳务输出意识。调动村民的主观能动性,让村民形成脱贫致富意识,积极主动参与到脱贫攻坚项事业中来,“撸起袖子加油干”,增强贫困人口自我脱贫动力和能力。
二是大力发展富民强乡产业。随着烟花鞭炮行业的整体退出,我乡将特色生态农业做为今后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一是主打生态品牌,做大做强本地鸡、鸭、鹅、猪等原生态畜禽养殖业,打造龙泉岩稻花鱼、火炕鱼等特色品牌,大力发展牛羊养殖,培育培壮无公害精品稻谷种植业,不断形成具有龙泉岩地理标识品牌。二是利用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区位优势,大力对外招商引资,通过专业合作社的形式将散户统一起来,形成规模产业发展,带动当地群众共同走向富裕。三是将各村电子商务扎实开展起来,通过互联网将群众生产的农产品销售出去,有效解决销路才能激励群众大力发展农业的积极性。
三是全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薄弱的基础设施一直困扰着我乡的经济发展,为此我们将做到以下几点:一是继续解决出行难的问题,争取完成所有行政村内的便道硬化,完成所有通组公路的便道硬化,松林溪到梅州、店边湾到刘家坪的两条联通公路也争取完成硬化,实现车辆村村通。二是继续解决饮水难的问题,争取完成龙泉岩、板溪等2个村的集中供水工程,保证近1500余人的饮水安全,并将重点放在农村饮水安全的工程管护上,确保工程建得好、管得好、长受益。三是继续解决灌溉难得问题,面对日益频繁的自然灾害,为保证农作物旱涝保收,对山塘水库的除险加固在所难免,目前已经完成8个骨干山塘除险加固及6公里渠道维修的上报,计划2019年实施,实施后将惠及人口3000余人。
四是依托美丽乡村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我们将抓住乡村振兴这一战略发展契机,以美丽乡村成果基础,全面开展乡村振兴建设工作。一是坚持以农业为基础,发展乡村旅游、生态农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将美丽乡村建设与发展乡村旅游、生态农业、乡村扶贫解困相结合,助力乡村振兴。二是坚持以基础建设为抓手,结合基层客观实际深入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等美丽乡村工程建设,走出一条生态文明与美丽乡村互促共建的科学发展之路。三是坚持传承与创新并重,把培育乡村文化作为提升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的重中之重,以村规民约为引领,充分发挥五老人员资源优势,积极推进富有时代特色的现代乡村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