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人一步大力引项目。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招商理念,结合我镇实际,因地制宜,突出资源优势,吸引外商投资。加大开发维汉故居、直荀故居人文资源和高桥的山水资源等乡村旅游、农庄和民宿项目的宣传推介力度,鼓励本地和外地返乡的有志人士回乡创业,培育新的财源,力争全年新引进项目4个以上。落实好范林村田园综合体项目、金桥村谷苓丰和花海项目、百录村茶园提质改造项目等项目的引进落地,推动长沙生态观光产业园及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与加工建设的两块企业用地尽快摘牌,确保每个引进的项目经得历史和时间检验。
快马加鞭全力促项目。完善镇村领导干部合力推进项目机制,打通项目建设全链条,提前介入项目,优化审批服务,强化用地、用林、用水、用电等要素保障。加强资金运作,更好借助政策、银行、民间资本力量,做好资金拼盘,善用PPP模式,在为项目建设、经济发展提供资金保障上取得突破。推进征迁攻坚,加快高桥镇法治公园项目、卫生院项目、文体中心项目、集镇统征地和代征地项目的征地拆迁工作,为各个项目落地提供坚实的要素保障。
大干快上强力建项目。加快完成白鹭湖生态移民小镇建设项目(二期)117户安置房和三期建设,同时推动室外配套工程建设项目和村民活动中心建设项目建设。加速推进农科院科普基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分别完成省道S207至范金线道路提质改造及景观项目,农科院科普基地亲子游学园改造、绿化、布展项目,省道207到金桥游客中心道路扩宽、绿化及综合提质项目,金井河沿河景观提质工程。高桥河街建设二期建设和白米洞大山塘建设等项目,确保按照时间节点顺利推进。同时配合做好县内工程项目建设,强力推进“电力630”攻坚,完成荆门至长沙特高压高桥35KV变电站扩建建设,做好S323高桥至东八线的前期工作。进一步完善镇内基础设施短板,扎实抓好民生立县、道路交通路网等民生项目和基础项目建设。
聚焦环境治理,致力品质打造,走一条高桥绿色发展之路。
这条路重在求“精”,坚持高点定位特色小镇规划,结合农村“五治”和“五零”创建,坚持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做优做精集镇形态品质,以绣花功夫抓好农村环境治理和集镇提质,打造宜居宜游品质高桥。
精心规划布局。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乡村振兴20 字总要求,加快乡村振兴规划编制实施,委托专业公司对高桥镇特色小镇进行概念性规划和城市设计,启动全镇六个村社区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坚持规划先行,强调规划引领。加强用地管理,盘活农村宅基地、各类零星用地等资源,实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严格规范农房建设,坚持一户一宅、建新拆旧,着力整治“空心房”,坚决整治大棚房问题,引导农民集中居住,落实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着力推进村容村貌大提升、生态大修复、土地大集约。
精准综合治理。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完成改厕任务1300座。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按照“稳住总量、控制增量”的要求,完善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体系,新建一个镇级垃圾分类综合体,深入推进“六控十禁”,抓好秸秆禁烧,推进养殖栏舍的拆除和畜禽养殖排放治理。严格落实省总河长令,巩固提升“两河七口”截污成果,全力打造小微水体管护示范片区,整镇推进分散式污水处理建设项目,作为全县首批探索水利工程物业化管护,推动水质持续向好。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扎实开展农药零增长、化肥负增长行动,落实耕地休耕任务,巩固种植结构调整成果,切实保障土壤环境安全。
精细集镇提质。按照县“城市管理提质年”标准要求,开展高桥镇“集镇管理提质、人居环境优化年”建设,以市级示范乡镇和五星级乡镇创建为目标,在以集镇茶香路、怀英路、同仁路为核心基础上,拓展207线、范金线、高白线、菖马线主干道周边百录等七个小集镇空间范围,制定高桥农村集镇精细化管理标准,明确背街小巷、沿街立面、门前三包、违规停放、广告整治、零售摊贩整治等几个工作重点,进一步整合资金投入,强化物业公司管理提升服务水平,精准施策,逐步实现集镇治理长效化。
聚焦民生保障,致力共建共享,走一条高桥民生改善之路。
这条路重在求“实”,就是坚持人民至上,聚焦民生短板,抓住关键小事、突破重点难事、办好民生实事,让全镇人民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发展社会事业办实事。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持续加大教育投入,让孩子们就近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加强校园周边安全管控,特别是省道出口道路交通安全,助力创建省平安校园先进县。高水平建设健康高桥,加快卫生院新建工作,落实好家庭医生签约工作,支持高桥卫生院创建医养结合型医院,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加快敬老院建设落地,全面引进社会化服务外包承办敬老院,开创农村老有所养的新模式。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文艺晚会和村级文化艺术节,举办丰富多彩的体育健身活动。鼓励和支持计生协会、关工委等群团组织和高桥老乡会等社会团体开展群众欢迎的公益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