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溪桥镇关于2019年工作总结和2020年
工作思路的报告
中共桃源县委,桃源县人民政府:
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报送2019年工作总结和2020年工作思路的通知》的要求,我镇高度重视、深入调研,对今年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对明年工作进行认真谋划。2019年,我镇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省、市、县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全县“奋斗新三年、挺进十强县”战略,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生态立镇、产业强镇,建设生态美、产业美、环境美、人文美的四美杨溪桥”的思路,全镇上下履职尽责,团结一心,克难攻坚,奋力拼搏,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现将2019年工作总结和2020年工作思路报告如下:
一、2019年工作总结
(一)聚焦精准施策,脱贫攻坚再出新成绩
一是扶贫产业明显提速。近年来我镇争取扶贫资金1030万元用于发展扶贫产业,目前已形成了13万亩竹木、4.6万亩茶叶、300亩猕猴桃和蜜蜂、岩蛙等养殖为主的扶贫产业布局。君和茶业通过茶园入股、订单种植的模式,2019年与145户贫困户421人签订产业扶贫分红协议,五年内分红67万余元。岩吾溪茶业、春峰茶业以及天硒农业与2018年易地搬迁户、2019年脱贫户以及岩吾溪村227户731人签订产业扶贫分红协议,共计分红151.8万元。十八登村的茶叶产业及岩蛙养殖产业与全村42户149人产生利益联结,人均可得分红1476.5元,共分红22万元。我镇累计投入148万,建成4座光伏电站,贫困村每年增收约4万元。
二是易地搬迁亮点突出。我镇按照“搬得出,稳得住,可致富”要求,制定了工作方案,进行一对一联系,坚持对象精准抓搬迁、群众主体促搬迁,就业带动稳搬迁。我镇2016、2017年易地搬迁共138户511人(其中2016年集中安置50户169人,2016、2017年分散安置88户342人),2018年集中搬迁142户503人,其中,易地搬迁集镇安置点昌和新村为桃源县第二大安置点,目前入住率已达100%,成立了物业管理委员会和便民服务中心,选出楼栋长,完成了进出道路硬化、菜园平整、亮化美化等配套设施建设,一个现代化的住宅小区已初步成型。
三是扶贫措施全面覆盖。抓好精准识别。我镇进一步全面摸排14个村(居)在脱贫攻坚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两次动态调整,同时对2014-2018年已脱贫户的生产生活现状进行了“回头看、回头帮”,实现了对贫困人口的“精准识别”和“精准退出”。抓好危房改造。今年危改36户,81万元危改资金已经发放到农户手上。抓好教育助学。今年助学对象共472人次,发放助学金40.4708万元。抓好就业指导。实现劳务协作脱贫就业综合平台信息的实时对接,全镇14个村居申报了劳务经纪人,为31名贫困劳动力申请交通补贴10600元。抓好金融小额扶贫。2019年小额贷款(户贷户用)发放100万元涉及26户贫困户。抓好健康扶贫。贫困人口参保率、大病医疗保险覆盖率达100%。
目前,全镇4个贫困村已全部退出,2014年-2018年脱贫454户1543人,2019年脱贫74户188人,目前全镇未脱贫人口为35户90人,2020可实现全面稳定脱贫。
(二)聚焦提质增效,乡村振兴再有新突破
一是突出产业发展。我镇始终把“生态”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最大优势,把培育特色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主要抓手,在“山”“林”“茶”上做文章,不断深入挖掘高山旅游、林下产业和茶乡文化,扶持发展“一村一品”“一村一业”。君和、春峰和匠者茶业基地入选现代农业特色产业示范园省级示范园创建名单,久丰农牧富硒常德香米基地获市级授牌,煌山村300亩猕猴桃基地、羯羊铺村300亩荷花种植初见成效,岩蛙、蜜蜂养殖等产业也都迅速成长。在今年4月北京召开的桃源县“全民品茶周”活动上,杨溪桥镇君和、春峰、仙池界、岩吾溪、匠者等茶企走向“一带一路”国际舞台,获得“丝路名品”荣誉称号。全镇茶叶年加工能力11000多吨,茶叶年综合产值4亿元。同时,我镇不断深化茶旅融合,以岩吾溪村的“茶旅文化”为龙头,以大洋溪为走廊,以煌山村、十八登村的农耕采摘体验为亮点,以“桃源屋脊”牯牛山的自然风光为核心,打造一条“净心之旅”生态休闲旅游文化带,完善了连点连线连片的发展格局。
二是突出环境治理。我镇大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成立了“三支队伍”。党员“当先锋”。引导农村党员在人居环境整治中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能人“显身手”。由当地的名人能人带头,各村成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协会,在资金筹措、工作推动等方面提供支持。群众“争表率”。人人一份倡议书、户户签订承诺, “最美庭院”评选、示范村组、美丽湾场创建等活动带动了人人争当表率的良好氛围。达到了“三大效果”。大街小巷由“脏”变“净”。全镇有各类垃圾清运车辆16辆、垃圾箱(桶)6000余套,逐步建立了“户收集、村转运、镇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模式。在开展的农村人居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中,全镇参与群众达2万余人次,共拆除违章棚点、断壁残垣280多处、大小违章广告1000多处;清理村内沟渠121公里、柴草杂物500多处;清理存量垃圾4000余吨、畜禽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近2100吨,垃圾基本消除。村容村貌由“陋”变“靓”。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从村庄绿化、亮化、美化等方面入手,全方位建设美丽乡村。安装利用太阳能路灯,村庄公共区域亮化全覆盖。建设了“文化墙”。拆除乱搭乱建312处、空心房11000平方米,带动群众开展了美丽湾场、美丽菜园。如今街道洁净如洗,庭院整齐划一,焕然一新。卫生厕所由“无”变“有”。2019年,杨溪桥镇改造完成第一批三格化卫生厕所150座,启动村公共厕所的建设任务,建立起了卫生厕所管理长效机制,开展改厕后粪渣收集清运等后续工作,纳入乡村振兴内容,彻底解决了使用旱厕的各种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