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进一步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规范便民服务管理,提高服务办事效率,政务服务环境持续优化,让群众办事更高效、更阳光、更便民;抓好群众反映件办理,及时回应群众关切,进一步提高群众满意度。加快重点工程完成力度,严格按照招投标相关程序实施重点工程项目。加大对机关公务用车、财务管理、工程建设等制度执行力度,严控“三公”经费,着力建设运行规范、高效快捷的政府机关;加强工作作风转变,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不良作风发生,塑造清正、廉洁、务实的镇村干部新形象。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意识到,在高质量发展路上还面临不少发展“短板”和“痛点”:一是对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我镇脱贫攻坚工作压力大,与农民富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二是对照经济发展高质量要求,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靠后的现状仍然存在,发展质量效益有待提高;三是对照乡村振兴建设要求,基础设施还不完善,镇村建设步伐还需加快;四是对照新时代好干部标准要求,一些干部服务意识不强,担当精神不够,存在能力不足、本领恐慌的现象。针对这些问题,我镇将深入查摆原因,逐一整改。
二、2020年工作思路
2020年,我镇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奋斗新三年、挺进十强县”战略,按照“生态立镇、产业强镇,建设生态美、产业美、环境美、人文美的四美杨溪桥”的发展思路,坚持稳中求进、聚焦重点、立足长远,全力以赴抓好各项工作。
(一)高质量调整产业结构,全面推进项目落地
一是抢抓发展机遇。把握桃源县南路片区发展机遇,围绕我镇产业特点,挖掘和宣传杨溪桥“金山林海茶乡”等资源和乡村旅游资源优势,积极向上对接政策,扶持发展“一村一品”“一村一业”。继续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
二是规划镇域发展。积极申报农林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实施好农田水利、国土、农业、林业项目,支持境内电力、通讯等项目建设,抓好项目实施进度,推进未开工项目落地开工。
三是推进产业融合。推广“公司+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建立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多渠道多样化开展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要在产业发展后续管理和效益发挥上下功夫,坚持做大茶叶产业、做强林下产业、做好特色产业的思路,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积极打造农产品优质品牌,发展乡村旅游、电商等农村新兴业态,扶持建设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景观旅游村,鼓励各村(社区)之间整合区域资源,联动发展。
四是做好资源转化。杨溪桥的采金历史长达400多年,一直以来是牯牛山片的主导产业,境内矿产资源较多,我镇将积极按照上级的批示和要求,引导辖区内四家金矿进行整治整合,依法依规复工复产,将矿产资源转化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和群众脱贫增收的新的渠道。
(二)高起点守住“两条底线”,全面提升环境质量
一要打赢大洋溪水清巩固战。认真落实河长制,积极开展巡河护河工作,及时清理河面白色垃圾,防止污染物流入。认真落实好长江经济带、洞庭湖水资源保护管理,严格项目审批程序,坚决杜绝污染企业落地杨溪桥。
二要打赢增绿护绿持久战。积极落实人工造林、森林抚育、补植补种等林业项目,推进绿色产业发展。实施庭院绿化等方式提高森林覆盖率。严格落实保护区禁伐政策。
三要打赢蓝天保卫战。把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作为政治任务抓好落实,严格源头管控,突出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实行24小时监控,零容忍监管。全年实施秸秆禁烧。
四要打赢人居环境整治战。强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岩吾溪、黄泥田两个试点村和14个村28个美丽湾场的示范点建设。狠抓“三清五清”,落实“门前三包”。加快推进“厕所革命”进度,实现厕所“无害化”处理。发挥村规民约作用,改变老百姓的不良生活习惯。
(三)高标准增进民生福祉,全面提升保障能力
一要抓实脱贫攻坚。按照“两不愁三保障”要求,聚焦563户1821人贫困户开展回头看,扎实补齐短板。一是始终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第一硬仗”打好打赢,引导贫困户加入合作社,补齐增收渠道短板;二是全面排查,彻底解决住房不安全的问题;三是落实健康扶贫,补齐因病返贫短板;四是强化“一对一”结对帮扶,做到一户一策。五是继续巩固易地扶贫搬迁,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二要夯实民生保障。认真抓好社会保障制度落实,严格程序、认真审核城乡低保和五保对象,实现应保尽保,足额按时发放补助。积极引导群众购买养老、医疗、意外等保险。建立健全儿童、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落实孤儿和困境儿童基本生活保障。对食品、药品等领域常态开展监督检查,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督,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