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镇位于杭州市西部、建德市西南部,与本市的航头镇、李家镇接壤,与衢州市峡川镇和龙游县石佛乡毗邻,是省级中心镇、建德西部组团的重点乡镇,也是衢州地区、江西地区融入杭州、接轨长三角的重要节点,23省道贯穿全镇、杭新景高速在大同设有互通出口。三国吴黄武四年公元225年,大同是三国新昌县治所在地,县治在今大同镇古城山一带。280年,改新昌县为寿昌县。589年,撤寿昌县并入新安县管辖。705年,复设寿昌县,县治在今寿昌镇桂花村一带。全镇区域面积172.2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6万亩、林地面积17万亩。全镇共有34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户籍人口5.6万、常住人口3.46万,是全市农业人口和行政村最多的乡镇。
近几年先后获评荣誉: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大同镇农创客团支部)、省级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样板镇、省级生态乡镇、省级卫生乡镇、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创建乡镇、省级农业绿色发展示范区、第四批省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试点乡镇、标准地改革+农业“双强”、数字化改革+强村富民集成试点乡镇、杭州千年古城复兴第一批试点乡镇、杭州市美丽城镇样板镇、杭州市无违建乡镇、杭州市整乡镇产业推进镇、杭州市第二批乡村小脑试点乡镇、杭州市科技孵化器等。
2024年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7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7209.19万元。预计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20.8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4.5亿元,同比增长3.2%;固定资产投资5.32亿元,同比增长75%,其中制造业投资2.1亿元,同比增长34.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500万元,同比增长13.6%。全年招引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2个、服务业项目1个,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家,限上商贸单位6家。项目推进成效显著。聚焦“企呼我应”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全力推进重大产业项目投产达效。杭州凯杰“年产2万吨改性塑料系列产品项目”成为杭州市骏马项目,浙江天石年产20万吨钙基纳米增韧体综合项目顺利推进,年产200套火电能源特种设备项目完成准入,1.1亿元横钨新材料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3亿元源动力项目完成项目准入,罡罡智能、凯森新材料投入试生产。平台能级持续跃升。持续推进中兴、加农地块盘活,做好“腾笼换鸟”和连片开发文章。完成稻香路主干道道路提升、永兴路白改黑及雨污管网铺设、继发路新建及绿化提升等项目建设,完成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场地平整,有效提升园区承载能力。持续推进科技创新,正创新材料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稳健钙业获评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卡洛实业创成浙江省博士创新站、获评省级专精特新企业。
2025年主要目标任务(部分内容)
一)坚持项目为王,持续激发发展动能。扩大有效投资。以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为抓手,加快推进天石纳米、千帆新材料等在建项目竣工投产,力争月度上规。服务保障源动力、横钨新材料等未开工项目完成前期审批,及早开工建设。积极拓展招商渠道,充分发挥以商招商、以企引企的优势,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加速集聚。推动产业提级。围绕强链延链和“双碳”要求,推进传统碳酸钙产业向高端领域迈进,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与校企合作,加快技术改造及设备更新。强化企业梯度培育,力争完成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家、服务业企业2家、数字经济企业1家,推动企业向“新”求“质”。优化营商环境。加快美丽园区提升改造,全力推进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建设进度,强化园区硬件设施、供能问题等要素支撑。深化“一人一企”服务企业制度,牢固树立“店小二”意识,聚焦企业“急难愁盼”问题,畅通政企实时沟通渠道,推动惠企政策直达快享,让企业及时享受优惠政策,将政策红利转化为实际效益、发展动能。
(二)坚持产业为基,持续深化文旅融合。提升现代农业质效。深入推进农业标准地建设,实施以茶叶、蔬菜、蛋鸡为核心的标准地改造,新增标准地3000亩。整合特色农业资源,积极申报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提升区域农业整体竞争力。大力培育特色产业,做强区域公用品牌,打造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坚持产业拉动、就业带动、改革促动,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高效推进项目运营。重点推进高效生态山林经济基地建设,建设全市首家林事综合服务中心。完成150亩产蛋鸡舍建设,构建数字化管理系统,配备蛋品仓、包装车间、消毒车间等设施,实现百万羽蛋鸡项目投产运营。以产业发展为引擎,做好煎茶中心、点茶中心、茗泡茶铺等配套节点的运营管理,丰富乡村文旅体验。强化文旅品牌创建。争创国家3A级景区,打造研学产业强镇。盘活溪口小学、劳村粮站等闲置资源,优化住宿餐饮、集散交通等基础设施,点对点引育高端酒店、旅游体验店。培育稻田、茶园、研学等3条旅游精品线路,形成研学培训、农业科普、文化创意于一体的农文旅产业格局。
(三)坚持共富为向,持续探索乡村经营。深化片区发展。紧扣新时代“千万工程”践行平台定位,以“强村公司”为抓手,充分挖掘“山水林田湖草房”资源,支持四大片区特色产业竞相发展。重点打造大同片粮油产业,溪口片茶叶产业,劳村片果蔬产业,上马片蛋鸡、毛竹产业。形成“一片区一特色、一产业一亮点”发展模式。争取未来乡村共富引领示范带,重点打造核心区域的共富集群。优化就业环境。做好“宜居宜业”文章,提升“稻田共享工位”服务,固定“野丰收市集”模式,鼓励运营团队自主招募、挖掘小型业态。加大与高校合作,加大大学生招引力度,力争使大同成为浙西高校学子入杭首站。健全完善精准帮扶机制,抓好低收入农户增收工作,开展农民就业创业培训、招工专场活动10场以上,培育“草莓师傅”“大同阿姐”500名。强化人才支撑。加强人才平台建设,积极推进久晟油茶创建博士工作站,建成专家工作站1-2家,力争高层次人才项目零突破。提升大同农创客品牌化和首位度,举办“农创日”活动,优化迭代农创客扶持奖励政策,鼓励农创企业做大做强,培育一批农创客领军人物。全面推进农创客仓储物流中心和农创客研学中心运营,提升农创园服务承载力和辐射力。持续打响乡村梦想家品牌,以“创青春”研学专项赛为契机推进梦想家串点成线,加大协同力度,继续招引梦想家团队入驻大同。
(四)坚持生态为纲,持续推进绿色发展。厚植生态底色。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深化大气污染源头治理,推进禁烧管控及秸秆综合利用。开展山塘综合整治、水库除险加固项目3个,加快实施寿昌江灌区项目。严控农业面源污染,持续改善土壤环境。全速推进潘村村废弃矿生态修复项目,推进田畈村废弃矿垦造林地项目,推动生态向好、集体增收。聚焦城乡品质。加快推进竹源村等村“四好农村路”建设,优化路网格局,促进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提升市政基础设施,深化微改造、微循环精细化管理,加快集镇零星点位整治响应速度,着力解决交通秩序、供气供水等难点问题。新增工业园区、稻香小镇核心区公共车位80个、共享充电桩20个,加速车站后安置房农户燃气管网建设,不断完善城镇功能。塑造特色风貌。联动航头、李家,全面推进省级风貌样板区建设。完成溪口村省级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彰显浙派民居特色。围绕“十看”标准,全力推广“人人都是保洁员”做法,强化“劳动一小时”长效管理,巩固枫树岭村、黄垅村村庄治理成果,争创杭州市和美乡村特色村1个、杭州市数字乡村1个。
(五)坚持民生为本,持续完善服务保障。深入推进公共服务。落实“七优享”工程,新增中心食堂1家、村级老年学堂10家、升级改造居家照料中心3家,持续推广“日月模式”助餐体系,优化助餐服务布局,探索“银龄共富”新路径,丰富“幸福方桌”新内涵。整合教育资源,补齐学前托育短板,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深化“健康建德”建设,争创全国卫生镇。大力增进民生福祉。落实好低保、临时救助、残疾人“两项补贴”等政策。持续推进结对关爱行动,做好儿童、妇女、老年人、残疾人、困难群体关心关爱服务。更深一层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实施大同一小体育馆基础设施提升改造。深化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增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推动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完成120急救站提升改造,全面提升大同中心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全力繁荣文体事业。争取15分钟品质文化圈全覆盖,优化公共文体服务体系,高标准推进江头村、禹甸村、高桥村等公共文体场所建设,加大送文、送戏、送书下乡等惠民活动力度。擦亮大同村“村晚”示范展示点“国”字招牌,依托文化乡集载体,培育乡村文化品牌,切实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扩大“稻田”系列文体赛事活动效应,不断丰富体育消费、节庆消费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