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一年的奋进历程,我们深感成绩来之不易。成绩的取得,是县委、县政府和乡党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乡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赤石乡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向奋战在基层一线的广大干部群众,向所有关心支持赤石乡发展的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乡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诸多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产业支撑不强,增收门路不宽,推动高质量绿色发展的动力仍然不足;人居环境长效建管机制尚未有效落实;交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难以满足群众需求,等等。对此,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精准发力,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9年工作安排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县委确定的“决胜全面小康关键之年、乡村振兴全面实施之年、打造新型城镇化样板县域破题开局之年”。展望新的一年,我们要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工作重要指示、作出的“丽水之赞”精神,以打造新型城镇化样板县域为主线,践行“两山”理念,以赤石担当落实“丽水之干”,大力实施生态产业提优、全域5A提速、美丽城乡提质、改革开放提效、民生服务提档、党的建设提升“六大工程”,加快赤石乡高质量绿色发展步伐,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抓好今年各项工作,重点是奋战“三个年”:
(一)奋战决胜全面小康关键之年
着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加快“四好农村路”和绿道建设,开工建设库北至松阳、建林至麻垟等通村公路,改造提升库北分中心至赤石码头等道路12.6公里,积极谋划建升至担布坑等通村道路,进一步改善交通条件。实施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行动,加快工程建设,健全长效机制,新增受益人口561人,推动人民群众从“有水喝“转向“喝好水”。抢抓政策机遇,主动对接推进赤石高速互通、电动汽车分时租赁、加油站、充电桩等项目,改造提升农田水利、农村电网、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为群众增收致富提供更好保障。
着力优化人居环境。树牢绿色发展理念,高标准打好治气、治水、治土、治废四大污染防治硬仗,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确保蓝天长在、碧水长清、青山长绿。围绕创建国家卫生乡镇目标,注重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三年提升行动,加快推进村庄环境卫生整治、“低散乱”企业整治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深入推进“厕所革命”,新建公厕3座,其中旅游公厕1座,改造提升公厕1座,加大垃圾分类处理力度,推动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
着力改善民生福祉。全力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大力发展农民增收种植业、养殖业、外出务工“老三宝”和农家乐民宿、农村电商、来料加工“新三宝”,多措并举促进群众增收,确保低收入农户收入增速达到10%以上;加快推进阴岩、垟田、南洞等“村企结对”消薄项目建设,运营好赤石多功能会议中心、新林写生露营基地等项目,集思广益谋划临海垟、张源头、建源、高山等村的消薄项目,力争完成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任务。推进县域医疗共同体建设,强化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加强妇幼、老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健康服务。认真做好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参保工作,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农村留守人群关爱服务体系,不断加强扶贫帮困兜底力度。推进农村危旧房治理改造,完成农村低收入农户危旧房改造18户,确保群众住房安全。完善农产品原产地可追溯制度和质量标识制度,严厉打击食品安全犯罪,让老百姓吃上安全放心的农产品。
(二)奋战乡村振兴全面实施之年
坚持把产业兴旺摆在突出位置。深刻把握“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基本内涵,落实着力以美丽环境催生美丽经济,打开“两山”转化通道。千方百计做足“旅游+”文章,加强资源整合,紧扣“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加快推进赤石旅游环线、云栖民宿二期等项目,推动农家乐民宿优质化、精致化发展,规划建设餐位、床位、车位、泊位、铺位、座位“六位一体”的乡村旅游综合体,丰富旅游产品供给,补齐“月光经济”短板,有效提升赤石旅游接待服务能力,努力变“过路游”为“过夜游”。加强旅游营销,打造“网红赤石”,放大云和木玩发源地、中国马尔代夫、云栖木屋、赤石鱼头等“金名片”的综合效益,集聚人气和财气。千方百计推动生态农业提质增效,落实小农生产扶持政策和农村产业兴旺26条,支持甜橘柚、茶叶等产业做大做强,打造湖畔果园、高山茶园;用好“丽水山耕”“云和师傅”区域品牌,大力发展云和湖有机鱼、蜂蜜、菜头粒等“乡愁产业”,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让好产品卖出好价格。
坚持把人才振兴作为关键所在。加大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工作力度,大力推进“能人返乡、市民下乡、企业兴乡”的“三乡工程”,畅通人才下乡渠道,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充分发挥各级乡贤会作用,推动乡贤活动规范化、常态化开展,积极搭建乡贤助力乡村振兴、反哺家乡发展的各类平台,鼓励和引导乡贤为乡村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就业力度,培养造就一批农村土专家、致富能手。加强对投身乡村振兴、积极创业创新典型人物的宣传,强化示范引领、典型带路,推动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