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围绕环境综合治理,全力打造生态宜居新乡村。围绕“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美丽乡村建设基调,积极开展自然村环境整治,加快实现乡村生态美、风貌美、环境美、风尚美、生活美的有机统一。一是扎实推进国土空间规划工作。树立“规划是第一资源”的理念,落实《亳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严格贯彻落实生态、农业、城镇和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区三线”,推动主体功能区制度精准落地,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二是持续提升生态系统质量。继续完善京九铁路和济广高速公路绿色长廊建设,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健全林长制体系,整合各类资金、资源,加大对林业的投入力度,提高生态竞争力。全面实施节水行动,建设节水型社会。三是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及提升。加大整治沟河塘、陈年垃圾力度,全面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彻底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居民素质。加强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依托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促进农业废弃物有序收集,进一步加大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投入力度,加快秸秆收储体系建设。同时,加大对集镇建设、农贸市场、美丽乡村居民点等管理力度,进一步提升集镇管理水平。
(三)围绕提升人民福祉,全力做好民生工程。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改善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一是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坚持“四个不摘”工作要求,过渡期内保持现有扶贫政策总体稳定。加强动态监测,坚持分类施策,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继续做好兜底保障工作,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努力提高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推动特色产业发展,持续推进农民增收致富。二是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思政课建设。学习借鉴市区学校的先进办学经验,加快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积极扶持民办校园提供普惠性服务,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布局规划调整,完成学校达标建设任务,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大镇、村两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力度,坚持推动文化艺术创作,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健全文化产业体系。三是提升医疗卫生水平。坚持防治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加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力度,着力提升应急救治和基层防控能力。加快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逐步完善以乡镇卫生院为区域中心的基层疾病预防和医疗救治体系,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着力解决农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继续开展优质计生服务。四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大病保险制度等,持续推进医保制度改革和医疗保障基金监管制度体系改革,稳步提高保障水平。深入推进敬老院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医养护一体新模式,持续推进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全面提升服务保障管理水平。
三、2022年工作安排
各位代表!以史为鉴,开创未来!2022年是新一届政府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关键之年,做好政府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全镇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左右;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左右;粮食产量继续实现增产增收。围绕实现以上目标,我们要做好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一)继续做好疫情防控。坚决贯彻党中央及省市区关于疫情防控各项决策部署,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全面发动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切实履行一线防控职责,做到“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全面落实疫情防控常态化各项措施,加快疫苗接种,尽早构筑全民免疫屏障,切实守护人民群众健康安全。
(二)继续巩固脱贫成果。健全防返贫监测机制,每月定期进行走访排查,重点排查“一收入、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问题,及时将符合监测范围的人群纳入监测对象。坚持经常走访了解贫困户,做到精准施策、精准帮扶,提升群众对扶贫工作的满意度。落实好产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危房改造、兜底政策、就业扶贫及扶贫小额信贷等各项政策,利用好上级各类资金谋划重点项目,加强脱贫户技能培训和产业扶持,扶优壮大集体经济收入,激发内生动力,切实提高群众收入水平。
(三)继续推动农业发展。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继续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率,激发农业农村活力。依托上级项目资金支持,认真谋划适合本镇的产业发展路线。积极推进优质小麦订单回收项目,进一步扩大糯高梁订单种植规模,稳步增加大棚西瓜、哈密瓜、草莓等高附加值水果的种植面积,积极发展朝天椒等蔬菜种植项目。
(四)继续加强乡村建设。围绕“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美丽乡村建设基调,积极开展自然村环境整治,加快实现乡村生态美、风貌美、环境美、风尚美、生活美的有机统一。加大整治沟河塘、陈年垃圾力度,全面实施生活垃圾分类,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居民素质。加强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依托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促进农业废弃物有序收集,进一步加大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投入力度,加快秸秆收储体系建设。继续推进省级中心村后张大刘中心村、大王高庄中心村建设项目。加强农村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集镇建设、农贸市场、美丽乡村居民点等管理力度,进一步提升集镇管理水平。
四、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