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平台机制。聚焦重点产业关键技术协同创新,推动政产学研用合作创新网络建设,强化对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众创空间等各类专业技术创新要素,着力打造全链条、贯通式创新平台。推动创新主体集群发展。充分发挥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作用,持续做强赵玉芬院士工作站、日月重工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等高端创新平台,鼓励行业骨干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联合组建研发平台和创新战略联盟,引进更多顶尖人才担任研发顾问等。探索与宁波大学共建成果转化孵化机制,吸引青年人才在东吴创业,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四、聚焦全域宜居,奋力推动城镇品质再攀高。推进城镇集成开发、打造品质东吴,凝心聚力建设东吴智慧宜居未来城。
示范提升镇区核心。加强规划引领,实施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全面清理“三未土地”,加快净地做地出地工作,优化生态、生活、生产空间格局。适时启动集成开发与特色改造项目,加快1号安置地块B地块建设,推进“三旧”改造力度,以未来理念提升品位度,因地制宜植入未来社区“三化九场景”,全力打造东吴智慧宜居未来城。以“凤鸣社区”成立为契机,持续谋划“村改社区”工作,实现东吴居民从村民到市民的转型,持续完善具有东吴特色“三圈两道”的立体生活圈体系,全面提升城镇品质,增加居民生活体验感。
持续优化公建配套。优化镇域路网结构,配合加快鄞县大道拓宽、宝瞻公路复线等重大改新建项目落地,畅通连接五乡、东钱湖、瞻岐等片区的交通道路,打造内畅外联交通路网体系,提升居民出行便利度、交通运输通达度。重点研究门前河区块等老镇区提升方向,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居住环境,加速人口集聚。谋划打造镇级商业综合体,规划推进卫生院、电力线路、智慧停车、滨河绿道等公建配套升级,全面提升镇区商业、文化、休闲、居住等核心功能。
精细推进城镇管理。深入构建以“城镇大脑”为核心的智慧城镇管理体系,推动城镇管理水平迭代升级。推进综合整治常态化,重点关注老旧村庄、村级工业园区、城乡接合部治理等区块,常态推进街面净化、环境绿化、立面美化,打造城市精细化管理样板。狠抓违建治理工作,结合高空遥感、无人机动态巡查等技术监督和机关干部、志愿者、网格员常态监督,以高压态势严控违建。抓好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工作,强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依托“你好·东吴”志愿者联盟及“甬爱e家”服务站点,打响志愿服务品牌,引导群众文明素养提升。
五、服务全域富裕,奋力推动民生幸福再攀高。助力群众增收致富、打造幸福东吴,高水平建设共同富裕展示区。
加快民生保障升级。聚焦品质教育,设立教育专项基金,积极引入优秀教育人才,谋划学校扩建工作。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加强重点人群服务,积极推进“云医院”建设和“云诊疗”应用场景,谋划镇卫生院扩建,提升本地医疗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居家养老中心建设,优化升级“智慧养老”应用场景,加快推进居家养老服务进村(居)。统筹完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工作,推动“阳光家园”计划进企业。推进慈善事业,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民政服务工作中的作用,全力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加强“双拥”工作,完成新时代枫桥式退役军人服务站建设,实现村级退役军人服务站全域覆盖。
加快民富实效升级。坚持创业带就业、先富带后富,加快扩中提低。推进就业工作,重点支持高校毕业生和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帮助困难群体再就业,动态归零“零就业”家庭。推进强村富民,大力发展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重点发展天童片区全域旅游,打造一站式休闲旅游目的地,深度挖掘文旅消费潜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推进精神富有,深入挖掘发扬海丝文化、慈孝文化等本地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利用宁大创业创新基地和央音乡村音乐教室等平台,提升镇文体中心、鄞工驿站,常态化实施“艺起来”“天天演”等文化惠民工程,积极培育本土文艺团体,深入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展现全民良好精神风貌。
加快社会治理升级。坚持整体智治理念,以“一中心四平台”为基础,不断做实智慧城管、智慧旅游、智慧养老、智慧消防等智慧治理应用场景,加快发挥“城镇大脑”应用实效。以“一中心四平台”为基础,完善全镇一体化网格治理体系,数字赋能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把普法教育融入矛盾化解全过程。坚持信访代办制度,深化信访矛盾公开听证制度,推进信访积案化解。开展多样化、多层次平安宣传,切实提升平安三率。不断完善镇级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建成镇级应急管理中心,修订镇级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深化应急救援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