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全域旅游,以开展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特色小镇与美丽乡村”战略研究为契机,依托南社明清古村落、牛过蓢原生态古村、寒溪水红色旅游文化、上元稻田公园及华美食品、莞府腊味文化生活馆等旅游资源优势,全面推动文旅融合,充实完善古迹游、工业游、生态游、研学游等本土精品旅游线路,推动寒溪水红色旅游景点申报“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全力创建“广东全域旅游示范区”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美丽乡村与特色文旅小镇。积极培育“文旅+产业”新业态,加强茶山食品产业、旅游产业、茶产业、文创产业等协调发展,提升文旅产品供给,大力培育健身休闲、竞赛表演、场馆服务、体育培训等服务业态。
第十一节 切实保障改善民生福祉,建设更高水平的幸福茶山
民生是群众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生活迈上新的台阶,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必须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供更高标准、更高品质的公共服务,切实增进人民福祉,不断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需要,让茶山更有温度、让老百姓的幸福更有质感。
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深入巩固“广东省健康促进示范区”创建成果,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公共健康服务。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队伍,以及流行病学调查队伍,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强化建立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的风险监测、预警以及干预和处置机制,全面提升防控和救治能力。强化疾控中心能力建设,加强应急医疗救治能力储备,配齐配足应急医疗设施设备和医疗物资,做到关键时刻调得出、用得上。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大力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推动公共体育设施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打造群众身边“力建分钟健身圈”。引导群众加强自我健康管理,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动爱国卫生工作从环境卫生治理向全面社会健康管理转变,构建“大卫生、大健康”服务体系。
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大力支持茶山医院向“大专科、小综合”精品医院发展,持续深化医联体建设成果,加强高层次医学专科团队、高层次人才和短缺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争到2025年,成功创建2-3个市重点(特色)专科,医院床位数达到500张。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着力构建“能力强、服务优、环境好、公卫实、医防融”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力争到2025年,建立起符合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特点的服务能力和评价体系,使我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能力达到省级推荐标准。坚持中西医并重,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深入推进中医康复、中医护理科等中医药特色专科建设。强化社会办医疗机构的规范管理,建立健全社会办医疗机构医护人员名册台账,加强全员培训和教育工作,定期开展考核。大力打击医闹和伤医行为,坚决遏制涉医违法案件的发生,在全社会营造关心爱护医护人员、尊重支持医护人员的浓厚氛围。
稳步提高收入水平。千方百计稳定就业,大力开展全民创业活动,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统筹做好城乡新增劳动力、高校毕业生、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等群体的就业工作。加强就业困难人员实名制动态管理,落实就业援助政策,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事业,积极拓宽慈善资金来源,引导社会资金依法有序进入民生保障领域,主动参与到扶贫、济困、助残、教育、敬老等慈善公益事业,逐步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群众支持”的慈善公益模式,在全社会形成“人人知善、人人向善、人人行善”的良好风尚。落实低保救助、特困供养、灾后救助、医疗救助等10项基本救助保障政策,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积极构建制度衔接、资源统筹、部门联动、社会参与、数据共享的“大救助”格局。
健全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社保政策,逐年增加投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障,落实工伤保险制度,推广“第三代社保卡”,建立社保卡“一卡通”服务管理模式,实现社保卡线上线下一体化广泛应用。加强残疾人康复就业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着力改善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打造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深化公办养老机构改革,支持民办养老机构参与公建民营项目,加大对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的支持力度。完善居家养老服务管理,全面铺开“大配餐”服务,确保实现我镇有集中用餐或助餐配餐服务需求的政府兜底重点困难老人100%全覆盖。对纳入特困供养的高龄、失能、残疾老年人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健全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加大房地产市场“惩违治乱”力度,探索将租赁商品房、二手住房,改造商业用房、工业用房、城中村等房源作为人才住房,鼓励公租房运营主体多元化发展,“十四五”期间计划新增安居房623套。推动落实“广东兜底民生服务社会工作双百工程”,实现社工服务站(点)100%覆盖,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社会工作服务100%覆盖。
促进妇女儿童全面发展。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儿童优先原则,制定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2021-2030年》,促进妇女儿童事业同步协调发展。促进妇女全面发展,保障妇女平等获得就医、就学、就业、社会保障、婚姻家庭财产、参与社会事务等权利和机会。加强妇女劳动保护、卫生保健、生育关怀、社会福利、法律援助、心理健康等工作。面向适龄妇女开展乳腺癌、宫颈癌免费筛查,提高救治力度。建立健全贫困妇女、残疾妇女、老年妇女等特殊妇女关爱服务体系。严厉打击拐卖、强奸、猥亵等侵害妇女儿童违法犯罪行为。全面推进性别平等教育。保障儿童优先发展,加强儿童思想道德教育和劳动教育,保障儿童生存、发展、受保护和参与权利,全面提升儿童综合素质。完善未成年人监护制度,健全儿童保护与服务体系。保障儿童身心健康,促进儿童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实现全面发展。推进儿童友好实践基地、儿童友好示范点建设,探索在社区、大型楼盘和工业园区建设嵌入式幼儿园和托幼班。完善出生缺陷防治体系。加快公共场所母婴室建设。完善儿童伤害及遭受暴力监测、防控机制,加强儿童网络保护,加强流动、困境儿童关爱保护。严厉打击危害未成年人人身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有序实施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工作。建立家庭教育工作机制,构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推动家校社协同育人。倡导男女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和良好的亲子关系,广泛开展幸福家庭创建活动,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家庭文明新风尚。
第十二节 持续完善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稳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是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应对社会发展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的必然选择。面对更加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发展形势,安全稳定法治的社会环境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因此,必须坚持底线思维,持续深化平安茶山、法治茶山建设,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把社会治理的底板加固、短板补齐。
全面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坚持以项目化为抓手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积极培育社会治理创新项目,不断完善项目库和可复制可推广的项目清单,做到成熟一项,复制推广一项,以点带面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持续巩固提升“省维稳工作示范点”创建成果,加快完善社会治理指挥中心信息平台功能,优化指挥中心运行流程,强化源头防范,做到防控并举、打早打小。深化“全科网格”建设,逐步建立“一格多元、一员多岗、一岗多能”的“全科型网格”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全面、不留死角”的“全域型”“全科型”社会综合治理新样本。健全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建设实体化心理服务平台,组建心理咨询服务队伍,建设社会心理风险监测平台,加强心理服务疏导和危机干预。依托平安建设促进会,大力开展“心指数”市镇共建项目建设。充分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桥梁作用,利用和整合“先锋号”职工服务中心、“莞香花”青少年服务中心、“白玉兰”家庭服务中心等平台阵地,更好引导群众参与社会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