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建设绿色美丽之区。要坚持“工厂当作景点建,园区当作景区建”的思路,结合经济发展新形势和开发区产业发展新需求,立足高标准、高水平,修编谷城经济开发区产业规划和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区、再生资源产业园区规划。持续完善园区交通、供排水、污水治理、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开发区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项目和沿北河景观改造项目。持续开展环境卫生整洁和爱国卫生运动,全面落实村社区最清洁户积分奖励办法,使环境整治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
三是构建绿色服务之境。继续推进项目秘书服务,人人争当“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人人争当为企业保驾护航的安全员,建立“亲、清”政商关系;继续深入开展扫黑除恶斗争,重点打击干扰企业经营的人和事,构建高效化、公平化、法治化、人性化营商环境,让所有客商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让所有招商项目招得来、留得住、发展快。
——坚定不移走好转型发展之路。推进智能制造,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引导工业经济向产业专业化、生产智能化、管理数字化、合作多元化转型。一是调结构促转型。争取早日批复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和调区扩区批复;高标准建设国家绿色产业示范基地;申报汽车零部件产业类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省级双创基地、省级近零碳排放园区;积极推进专业化、规范化园区建设,进一步建设好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园、无机精细化工和5G电子信息产业园,不断优化汽车及零部件、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和项目配置;加快5G电子信息产业园项目入驻;完成化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快培育现代精细化产业;加速推进新材料、新能源、5G电子信息、现代物流、现代商贸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多翼齐飞、交替领先的产业发展格局。二是上技改促转型。鼓励辖区企业,尤其是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再生资源产业开展智能化改造,实施总投资达5亿元的三环车桥汽车前轴万吨级精密锻造系统搬迁改造项目、三环锻造汽车转向节等关键零部件智能化精锻新技术产业化项目、新金洋废铝资源化循环利用项目、宇洲有色废旧金属回收再利用项目、东风威立雅危险废弃物处理处置中心项目、福临花纺织科技园项目,引导企业“机器换人”,以科技红利替代人口红利。通过数字化转型整合企业资源,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帮助企业通过数据运营打造数据价值,分享数据红利。三是引人才促转型。支持重点企业建设重点实验室、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硕士工作站、研发中心、工业设计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湖北工业大学谷城产业技术研究院,增强企业智能转型升级的能力水平。
——坚定不移走好创新发展之路。积极探索新方法新路径,实现人才培育、落地服务、管理机制和社会治理创新,打造平安稳定的营商环境。一是进一步创新服务机制。坚决落实中央省市县出台的惠企政策,解决民营企业用工难、融资难、转型难的问题;坚决落实属地责任,实施项目秘书服务,不断健全干部包保、属地联动的服务企业制度,要让精准优质高效服务企业成为开发区一张响当当的名片;二是进一步创新社会治理机制。要继续探索党建引领三治融合工作机制,让自治、德治、法治在开发区有机融合,让“百米岗、百户长、百分奖”三百工程在开发区生根开花。继续用好排查、化解、稳控三件法宝,管好精神障碍患者、刑满释放人员、投资受损群体等重点对象,把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开发区的目标,维护辖区平安稳定的社会大局;三是进一步创新要素保障机制。建立“政银企”对接会商机制,为企业和金融机构搭建优良的沟通、合作平台,缩短企业融资链条,量身定做融资产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构建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共同发展的新型“政银企”关系;建立企业用工定期联系制度。时时了解辖区企业的用工规模和用工方式,组织开展好线上线下专题招聘;建立民营企业现代化管理培训机制。采取多种方式,不断提升辖区企业家、管理人员以及广大党员干部现代化企业管理经验,激发民营企业发展的勃勃生机和不歇动力。
——坚定不移走好和谐发展之路。持续探索抓党建促发展新思路,找准党建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结合点和切入点。把非公组织党建纳入党建重点工作统筹谋划,调整优化组织设置,提高组织生活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努力把每一个非公党组织打造成坚强的战斗堡垒;持续压实属地关于企业安全生产、周边环境、两新组织党建等方面的工作责任。企业积极主动履行社会责任,参与到基层治理、扶贫攻坚、集体经济壮大发展等方面,让企地关系良性互动、相互促进;持续完善农村医疗水平、交通条件和基础设施,以省级示范村刘家沟美丽乡村建设为蓝本,统筹推进“一带两点三线”乡村振兴规划,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将工业区外围建成市民的休闲乐园、企业家的心灵港湾;持续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大农村养老险和城镇医疗保险的宣传征收力度,确保应保尽保。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拓宽群众就业、致富渠道;持续做好扶贫攻坚后续文章。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摆在关等重要位置来抓,全面落实四个不摘的要求,保持现有帮扶政策的总体稳定,加强扶志扶智,防止返贫返困,激励和引导脱贫群众靠自己的努力过上更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