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理效能显著提升。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行政体系更加完善,政府作用更好发挥,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显著提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
——生态环境显著改善。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继续加强农村公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境内池河、滁河干渠清淤疏浚整治项目建设,努力改善河道水环境、提升水质量。推动镇内陈集、肖圩、大魏等污水处理厂发挥效用,为村民创造生态秀美的宜居环境。
——民生福祉显著增进。居民收入水平和收入质量不断提高,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更加完善,分配结构明显改善,确保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5%;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
第三章 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主要举措
1.提升城镇集聚水平。探索集镇集聚新模式,优化居住环境。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做好土地增减挂钩项目,推进稻香民族社区古堆、小三、小关、小邵组;山头社区尚集、西份、小王,肖圩社区小林、王城新农村建设,完善集镇医疗、教育、公共交通等生活配套设施,提升城镇品味。开展执法类机构规范化建设,提升联合执法水平,激发社区、村民自治组织的自我管理意识。
2.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以明巢高速道口建设带来建设用地为抓手,积极引进现代农业企业,按照建设高效、集约、规模化农业的发展目标,培育农业品牌,夯实农业基础,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通过调整农业生产布局,突出特色,扩大规模,形成品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抓龙头带农,抓科技兴农,抓基地扶农,抓市场活农,促进传统农业的优化升级,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加快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加强产业实用技术培训推广,积极探索“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协会+农户”和订单生产等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大力发展农业合作社,提高生产组织化程度,增强主导产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3.推动农业农村重大改革。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依法维护土地集体所有权人对集体土地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维护承包农户使用、流转、抵押、退出承包地等各项权能,维护经营主体从事农业生产所需的各项权利。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推进农村产权交易市场规范化建设,全面推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土地经营、盘活集体资产、开发集体资源、实体兴村等模式,开展集体资产股份抵押、贷款试点,整县推进农村“三变”改革试点,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探索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激活农村各类生产要素潜能,促进资产保值增值,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集体经济运营新机制。
4.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再争取实施一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着力解决灌溉排水沟渠等水利设施配套问题以及农田平整、田间道路问题;实施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建设五年行动计划,基本完成主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配套改造。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农田利用率;到2025年,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达0.65,农村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水质达标率分别达100%、98.5%、100%。
5.扮靓村庄“颜值”。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高标准推动较大自然村居人居环境整治工程,重点做好(1)村庄四周、房前屋后及连村公路两侧集中清理各类积存垃圾,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强化交通干线、渠道两侧等重点部位的生活垃圾清理;(2)对道路沿线、村庄入口、村内重要节点、房前屋后进行适度绿化;因地制宜,建设小菜园、小果园、小竹园、小花园、小茶园等;(3)对村庄巷道及重要景观节点、活动场地,新建太阳能路灯,确保村庄适度亮化;(4)在村庄入口处设置标识;在村庄内部空地设置健身场地,供居民健身活动使用;对部分建筑外立面进行改造;宣传彩绘等,塑造洁净有序、水清岸绿的村庄新“颜值”
6.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充分利用道德讲堂等载体,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推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将德治正气内化为行动自觉。利用好各类革命历史类纪念设施、遗址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弘扬肥东红色文化,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全社会,增强文化凝聚力和引领力。
7.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推进社保转移接续,健全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在99%以上。发展养老保险体系,推动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统筹,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健全老年人、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和设施,完善帮扶残疾人、孤儿等社会福利制度。
8.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坚持发挥党的领导作用,构建多元共治新模式,坚持德治、法治、自治“三治融合”,开创基层善治新格局。组织开展好国家宪法日和“宪法宣传周”活动,提高全民法治素质。健全村级党组织领导的农村群众自治制度,发挥自治章程、村规民约等作用,构筑百姓议事会、乡贤参事会等群众议事平台,引导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实施社区现代化治理工程,推进“网络化+网格化”基层社会治理,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