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全面布局特色项目,打造休闲体验旅游
——重点打造农业生态观光体验区。继续举办严店乡村旅游采摘节,以润雨休闲农庄、百果生态农业园为龙头为依托,以观光、采摘、美食、科普教育、民俗风情等旅游活动为载体,打造集休闲、养生、体验为一体的生态农业观光园,发展乡村度假,农业观光,亲子农庄等乡村旅游,争取成为城市居民周末休闲旅游目的地。在尊重农民的种植习惯和意愿的前提下,连片种植水稻、葡萄、火龙果等经济作物,保持自然状态下多样的田园风光特色。
——推动旅游商贸服务产业带。围绕“旅游接待基地”的主要职能,调整产业结构,形成以旅游业为核心,现代农业、文化产业为基础,现代物流业、商贸服务业为支撑的绿色产业体系。围绕旅游商品需求市场,开展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业生产,加强农产品向地方土特产品的转化,对土鸡蛋、果品等农产品进行综合开发,积极开发旅游衍生产品。丰富旅游产品种类,赋予产品文化内涵,形成区域特色。加快农贸市场扩容,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在严店形成“吃住行游娱乐”俱备的旅游商贸集中区。利用严店高速口的优势,设立村级物流商贸区,积极发展以农产品、旅游产品为核心的电子商务。
五、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样板。加快引江济淮二期安置点、百大管祠安置点建设步伐,争取引江济淮一期安置点2021年10月份能够交付。稳步推进灾后异地搬迁3个村的征地拆迁工作,力争2021年底全面完成。按照时间节点,细化工期,优化服务,多措并举,抓实工程质量与安全,全力以赴加快工程建设,确保安置点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助推乡村振兴提质增效。以打造特色村庄,提高生活品质,繁荣乡土文化为目标,优化村庄布局,提升建设标准,强化地方特色,彰显“一村一景、一村一色、一村一品”的乡土色彩,实现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的新农村风貌,促进乡村协调发展。实施以“引导科学选址、抓好规划设计、分类推进改造”为内容的农村危房改造项目,加强农村危房改造和村庄整理。以“三整治、三提升”为基本方向,分类分阶段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工作,构建村容整洁、资源节约、环境优美的新农村。加强村庄规划和建设,强化农房设计服务,彰显民居特色。加强农村环境连线或连片综合整治,建立长效机制,改善农村生态,优化人居环境,保护乡土自然景观和特色文化村落,大力创建绿色乡镇和生态示范村。
——夯实乡村振兴战略基石。成立严店乡村振兴公司,统筹各村级集体发展,全面激活集体经济发展。探索集体建设用地盘活,大力发展农村新型集体经济,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管理,增强村级经济实力。加大土地综合整治,推进旧村复垦和乡村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完善农业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继续加大对村级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强公路的改造提级和养护。推进农村电网改造,沼气建设。加强农村水利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和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实现全乡居民自来水供应全覆盖。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增加农民文化公园数量,加大农村书屋的维护经费投入,鼓励农民开展文体活动,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六、改善生态环境,构建绿色发展格局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重要地位,按照“无害化、低排放、零破坏、高效益、可持续、生态美”的要求,实施保护性开发和控制性发展战略。积极开发和推广资源节约,替代和循环利用技术,推行清洁生产,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发展旅游业、文化、商贸物流等低碳产业。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推广良种育苗,集约用地;推行新型灌溉技术,减少水资源浪费;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减少农药污染,增进土壤肥力。逐渐减少生猪养殖数量,持续推进养殖业污染治理,创新养殖方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强土地利用规划管理,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和矿产资源。严格产业准入的环境保护门槛,避免发展影响生态环境的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产业。严把工业企业稳定达标排放关,坚决整顿不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
——加强环境综合治理。在全乡开展污染现状调查,持续推进养殖业污染治理,加强河道整治和水环境整治。推进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完成沿街环境整治和立面改造、拆除“两违”建筑,实施绿亮美工程。加大乡村垃圾处理力度,加快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加强集镇管理中队和卫生保洁两支队伍建设,持续做好垃圾清扫、清运、焚烧及河道保洁工作,维护集镇良好秩序。加大镇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加强环境安全危机防范,提高环境安全突发事件处置和应对能力。
——做好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建设蒋口河生态湿地,加快沿巢湖绿化项目推进,承载引江济淮截导污和未来行蓄洪功能。大力开展植树造林,争取超量保质完成上级下达的绿化任务。加强森林资源的培育、保护和管理,强化森林经营,优化林分结构,提高森林质量。加大绿化村庄建设力度,抓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水土流失治理等生态工程建设,提高森林覆盖率。增加护林员数量,配齐防火器械,加大森林资源保护力度,有效落实野外用火巡查和森林火灾防控工作。高度重视水安全,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加强大气、土壤、水污染防治,推进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清洁生产和污染治理。加大对节能环保、循环经济、生态修复等项目资金支持力度,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