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完成国内生产总值 103亿元,增长7%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亿元,增长10%以上;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6亿元,增长5%以上;完成规上企业产值150亿元,增长8%以上;服务业增加值43亿元,增长6.5%以上;城镇居民和农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全面完成区下达的节能降耗和生态环保目标任务;生产安全事故期数和死亡人数大幅下降。 (具体指标任务以上级下达为准)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2022年镇政府将重点抓好六方面工作。
一、坚持实业发展,加强产业培育,促进经济发展高质量
树立“实体强则经济强、工业兴则百业旺”的理念,坚持智造为本,壮大“三新”经济,着力推动产业基础跃升、产业链条扩展。
高水平推动产业能级跃升。谋篇布局未来产业,依托高新区优势资源和理想汽车项目二期,在前黄、寨桥两大工业集中区打造智电汽车零部件、高端装备配套基地,聚集一批亩均税收效益高,科技含量前景好的优质项目,力争达到一个项目巩固一条产业链、壮大一个产业集群的效果。明年招引智电汽车项目不少于5个。积极推动产业转型,推动铸造行业主动向智能制造升级,瞄准机械制造、节能环保、新材料等产业集聚发展,以鑫和泰、敏杰电器等行业龙头企业为标杆,突出数字化基础加速融合,助力企业核心业务“上云”,推动智能制造生态加速形成。
高效率强化重大项目攻坚。始终把重大项目招引和建设作为“头版头条”。聚焦智能制造、新材料、智电汽车、节能环保等领域,开展产业链、定向式招商,推动衡迈科创园入驻一批优质项目,力争全年招引3亿元项目1个、1亿元项目3个、5000万以上项目3个。实行项目全建设周期动态化、信息化管理,狠抓项目开工率、竣工率和投资完成率,推动工研荟工业地产、艾博格线束、东合PVC彩膜等重大项目早开工、早竣工、早投产。
高层次促进资源要素配置。大力推动低效用地整合,综合运用法律、市场、行政等手段,倒逼“危污乱散低”企业出清,释放存量土地资源,加快红星低效用地整治,力争打造武进样板。大力推进园区更新,改善园区规划,严格厂房出租项目审核准入,对入驻项目进行综合评价,评级为A类以上的保障各类资源要素,评级为B类的以存量资源保障,逐步把亩均税收提升至全区平均水平,做好低效用土地收储,确保动态持有200亩用地,所有土地“熟地”出让。创新合作经营方式,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片区开发、园区更新,提升前黄工业园区承载力,更大力度推动标准厂房建设和优质项目引进培育。
高标准服务企业健康发展。系统推进高企培育,加强现有高企跟踪服务,进一步挖掘优势企业,力争三年高企数实现翻倍,构建高企申报和后备企业“蓄水池”。加大股改宣介力度,对优质企业一对一辅导,拓宽企业家思想,重点做好北交所宣传,全力支持九天新能源股改上市,力争早日实现上市企业零突破。坚持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着力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全方位深层次服务产学研合作,推动4个“龙城英才”创新、创业项目落地转化。加大人才公寓建设,为企业留住人才提供住宿支撑,力争年内启动运村、前黄240套人才公寓建设。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不断丰富“前馨办•七彩政务”品牌内涵,最大限度减环节、优流程、压时限,提高服务企业效率,推动上级支持企业的各类政策落地见效;积极帮助企业化解融资等困难,密切银企政关系,加大商会、青商会、铸造行业商会作用发挥,成立玻璃钢行业商会。加大创二代培养,为企业打造安心经营、放心发展、用心创新的一流环境,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全力打造“企业健康发展,企业家健康成长”良好氛围。
二、坚持生态优先,落实减污降碳,提升绿色生态竞争力
持续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促进产业生态化、生活低碳化、能源绿色化,让天更蓝、水更绿、空气更清新,使绿色成为前黄高质量发展最动人的底色。
有序推动绿色转型。坚定不移打生态牌、走生态路,把碳达峰、碳中和贯穿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严控高能耗、高排放项目准入。推动现有项目转型,大力整治“危污乱散低”企业,减少污染物排放总量。推动铸造、玻璃钢等行业整治,加大重点行业落后产能淘汰和降低排放改造力度,努力实现清洁生产。大力探索产能交易置换渠道,推动铸造产能向优质大企业集中。积极培育绿色企业集群,支持小散企业向工业集中区集聚,在寨桥、前黄工业园形成产业集群。
扎实调优生态质量。集中攻坚扬尘臭氧、小微水体、土壤污染等突出问题,强化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进一步实施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开展燃煤锅炉低氮改造,加强扬尘管控,切实提高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扎实推进河、湖长制工作,加快小微水体整治,推广养殖尾水整治模式,提升重点流域河道水质,确保钟溪断面等监测点水质稳定达标。大力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接管五年行动计划”,力争明年完成48个自然村接管。结合环滆湖湿地绿道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村庄创建,打造一批路、水、景相融合的生态亮点。
严格筑牢环保底线。严把生态环境准入关,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切实维护生态安全。健全环境监察体系,依托镇、村网格将生态保护的触角延伸到每个角落,依法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违规行为。突出抓好省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督察反馈问题整改销号,确保36个问题零反弹,以最实举措、最佳状态迎接中央环保督察“大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