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积极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等群团组织工作,人民武装、国防动员、民族宗教、档案、保密、统计等工作均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回顾五年的发展历程,我们在大战大考中奋楫破浪,在克难攻坚中砥砺前行,倾注了全镇干部的辛勤汗水,凝聚了全镇人民的共同智慧。我们品尝了艰辛、经历了难忘、收获了喜悦,办好了一批实事、解决了一批难事,用实际行动得到了组织和群众的认可。这主要归功于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把舵定向,归功于镇党委的谋篇布局、科学决策,归功于镇人大和社会各界的有效监督、鼎力支持。在此,我谨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全镇人民,向各位代表,向所有关心、支持六十铺镇建设和发展的各位领导、同志和社会各界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时光为尺,标注闯关夺隘的奋斗豪情;岁月为证,彰显人民至上的赤子之心。五年的接续奋斗历程,让我们深切体会到,做好政府工作:最根本的是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两个确立” 、做到“两个维护”。最核心的是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切实为群众谋福祉、让百姓得实惠。最重要的是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坚持一心一意谋发展、全力以赴惠民生。
各位代表,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一是思想有待进一步解放,面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难得机遇,面对兄弟乡镇你追我赶的发展态势,我们还存在不敢啃硬骨头、发展思路不够新、服务意识不强等问题,存在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二是干事创业、担当意识有待提升,一些干部主动担当、敢于作为的意识不够强,有的不敢动真碰硬、不愿担当尽责,有的对问题视而不见、回避绕行,有的把说了当做了、把做了当做成了,工作标杆不高、精力投入不够,安于现状、小进即满,只求一般、不求上进;三是经济发展质量有待优化,经济总量小、产业结构单一,企业总量偏少、高质量企业不多,缺乏有影响、上档次的龙头企业带动;四是基层治理水平有待加强。历史遗留问题多,信访稳定压力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任务艰巨,政务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与群众期待还有差距,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社会风险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还需增强。面对这些问题和不足,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以更大的决心和更强的措施,在今后的工作中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
未来五年,是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新的更大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一定要增强“慢进是退,不进更是退”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走好赶考路、奋进新征程。
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是:保持经济平稳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年均增长8%,财政收入年均增长8%。
(一)把握战略思维,抢抓农业发展机遇
一是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要深入实施 “两强一增”行动,实施好马小村、赵庄村、夷陵社区、马付社区高标准农田治理项目,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二是合理利用产业发展优势,结合阜颍河生态农业示范带和农业发展中心集镇合理规划产业布局,以特色农产品种植和畜牧养殖为引领,加快土地流转、优化产业结构,培育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等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三是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以“长牙齿”的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扛起粮食安全责任,切实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进一步完善国土空间规划,全面落实“田长制”,坚决制止耕地“非粮化、非农化”现象,坚决落实农民建房“八不准”。四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通过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充分盘活各类资产资源,走好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村级收益的集体经济发展道路,为产业发展强筋健骨、输血造血、提供强有力支撑,新增2个集体经济强村。
(二)全力招商引资,激发工业发展活力
一是全民招商引资。推动以商招商、全民招商、优势招商工作方式,借助“长三角一体化”及沿海城市产业转移,靶准自身定位、找准承接目标,尤其要吸引优秀的外出成功人士返乡创业,充分利用春节等重大节日前后召开返乡人员“座谈会”,力争在招大引强上取得新突破。二是全力优化环境。借助“ 两化一推”“双招双引”政策,扬优势、补短板、强基础、上台阶,进一步健全完善招商引资队伍建设、服务机制,在用地审批、政策支持、协调服务等方面提供“绿色通道”和优质服务,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三是全面完善设施。实施“筑巢引凤工程”,对工业集聚区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改造,最大限度的争取土地、政策支持,以钢构、纺织服装、工艺品加工、食品加工、门窗制作、家具制造、塑料包装等制造业为主,推动六十铺工业聚集区产业提标升级。
(三)促进有效衔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一是落实好“四个不摘”长效帮扶机制,巩固提升脱贫成果,确保不出现规模返贫现象。紧盯“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等核心指标,对脱贫户及重点户进行动态监测。二是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加大帮扶力度、增强帮扶后劲。三是大力实施“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培育,进一步凸显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在促进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四是持续强化“控辍保学”力度,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提高脱贫人口及边缘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五是严格落实特困、低保等保障政策,筑牢政策、保险、捐赠、救助四道保障防线,提高保障标准,扩大覆盖范围,强化兜底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