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突出特色,擦亮有机品牌
肖堰镇是“中国有机谷”核心区集中展示区,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已有产业发展优势,契合了县委、县政府“全省绿色发展示范县”和“中国有机产业示范县”的发展定位。我镇将坚持以绿色生态为底色,以融合发展为方向,着力建设现代农业基地,鼎力发展有机产业,全力服务南漳建设“中国有机产业示范县”。“十四五”期间,我镇的产业发展将本着与镇域基础条件对接、与国际国内市场对接、与生态绿色有机对接的要求进行谋划和摆布,主要从5个方面入手:一是精准取向定位。全镇产业总的取向和定位是:主打茶业、普种菌业、巩固烟叶、稳住桑叶、适推艾叶以及区域有机业、养殖业、旅游业;二是优化区域布局。食用菌种植和畜禽养殖全域覆盖,茶叶产业向集中连片产区倾斜,烟叶产业向高海拔山区集中,桑蚕产业向传统老区聚集,特色有机产业沿251、471省道摆布,旅游服务产业向景区景点绑定,艾叶产业继续选择性试点试种;三是培育市场主体。以骨干企业为引领,以合作社为纽带,以家庭农场、种养大户为基础,着力打造“公司+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带动企业及周边优势产业的迅速发展;四是选准突破路径。从现实情况看,主要路径是“三个结合”,即坚持产业兴旺与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相结合。发展产业是集体经济的必然选择,村级集体经济要消灭“空壳”、摆脱窘境,必须依靠产业。在发展中要重构要素,用好市场之“手”;坚持产业兴旺与招商引资相结合。着力产业招商、资源招商、政策招商,形成大客商挥动大手笔、大手笔带动大产业、大产业催生大企业的发展效应;坚持产业兴旺与“三乡”活动相结合。我镇已着力摸排全镇名人,通过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带动产业发展和产业兴旺;五是促进三产融合发展。积极搜集整理肖堰故事,摸排肖堰山水资源,探索文化+农业+旅游的发展模式,打造一条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和农事体验于一体的“农旅融合”之路。目前已摸排古山寨60处,洞寨13处,古民居27处,古井19处,古树8种,古墓及古石刻7处,文化遗址13处,山水文化116处,民俗文化12类。全面完成印象老家乡村旅游提档升级,龙王峡景区全力争创3A级旅游景区,荆山杜鹃园景区全面开建。积极发展以蓝莓、猕猴桃、香榧等为主的林果采摘乡村游,引导游客从单纯的林果采摘,向生态型、科普型、休闲型旅游观光农事体验发展。积极推进以杜鹃花、油菜花等为主的踏青赏花乡村游,逐步推进有机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
(三)补齐短板,保障改善民生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聚焦难点、痛点、堵点问题,持续办好民生实事。一是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增添生活“气色”。加强农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标准化卫生室、法律公共服务室、农村幼儿园等建设,着力完善乡风文明、义务教育、医疗卫生、农村养老、社会救助等服务体系。二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擦亮生活“底色”。结合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量力而行推进通村通组道路建设,扎实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持续抓好农村“厕所革命”,积极探索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因地制宜实施村庄绿化亮化。积极争取项目,实施安全饮水、高标准农田整治、病险水库加固、水毁恢复、生命安全防护等工程。三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创造生活“靓色”。在普遍实现“两不愁”基础上,全面解决“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加强对不稳定脱贫户、监测户、边缘户的动态监测,对返贫人口和新发现贫困人口及时落实帮扶措施。加强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力度。主动顺应扶贫工作重心转向解决相对贫困,扶贫工作方式由集中作战调整为常态推进的新要求。
(四)融合“四治”,创新社会治理
全面构建以党建为引领、自治为基础、法治为保障、德治为先导、智治为补充的“四治”融合农村治理机制,力争打出肖堰品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是自治为基,凝聚治理合力。完善积分奖励制度,按照“先行试点、逐步推广”的原则,通过“表现换积分,积分兑奖励”的方式,推动乡风文明由倡导约束向自治自觉转变;积极推进村级志愿者服务队建设,组织群众自发参与文明活动创建、环境卫生整治、清洁家园评比等活动;持续推行“奖励单”治理实践,鼓励群众“勿以善小而不为”,多做善举,多行善事,以全民“争当平凡英雄”之举汇聚全镇“争创美丽肖堰”之力;发挥“义警”志愿服务队作用,借助群众力量,协助民警开展治安巡逻、隐患排查、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工作,构筑警民和谐共建风景线。二是法治为本,增强约束定力。大力推进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加大农村普法力度,提高农民法治素养;以建设“平安肖堰、和谐肖堰”为目标,完善网格化建设和集镇电子防控系统建设,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三是德治为先,助推文明活力。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积极开展文明村、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家庭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面提高整体文明程度;深入挖掘和宣传乡村人物的道德模范,发挥其激励和模范作用,倡导社会新风尚、构建文明新体系;举办道德讲堂、评选十星级文明户、选树乡贤典型,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四是智治为辅,提升服务效力。构筑营商环境高地,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构建线上线下一体的智能化政务服务平台,推动“马上办”、“一次办”、“网上办”,服务人民美好生活新需求;发挥好综治视频监控、街道人工智能语音提醒、天翼大喇叭作用;健全职能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机制,打造数据驱动、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化治理新模式,更好提供精准化、精细化公共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