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农资办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指导作用,研究制定对村集体经济组织参与市优质项目信托计划的奖励方案,努力优化提升农村物业型经济、服务型经济和投资型经济。严禁新增非生产性项目借款,大力压缩集体债务总量,减少经营费用开支,提高农村经济效益,多渠道促进集体增资减债、增收节支,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多元发展。推进村级预算管理,在村(社区)全面实行村级预算制度,增强农村集体收支计划性,强化预算执行跟踪,保障民主决策和监督。深入分析村组债务状况和成因,研究制定减债措施,指导村组消化债务存量,把村组资产负债率控制在35%以内。
五、加强农业创新
整合农业科技资源,鼓励镇农技中心与市农科中心加强农业技术交流,推进农业“产、研”合作开办农学会,加强农业技术推广,鼓励推广应用节水灌溉、水肥一体化、绿色防控等先进适用技术,培育扶持1-2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和科技示范户。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引导农民专业合作化、行业协会等社会力量参与农业社会服务化。大力开展青年农民技术培训,提升农业技能和营销管理知识为重点,加大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合作者、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农业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培养培训力度,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第七章建设宜居高埗实现绿色发展
“十三五”期间,我们必须坚持绿色发展、和谐共生的理念,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形成绿色清洁发展方式和低碳健康生活方式,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加快建设绿色城镇,营造宜居宜业环境。
一、以水为脉,开展内河涌整治
加强水环境治理,注重清淤活源,重塑水清岸绿的水乡风貌。一是开展内河涌整治。到2020年,全镇主要河流水质达到功能要求,水功能区基本消除劣V类,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控制在10%以内,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按照“一河一策”的原则制定内河涌整治计划,加快中心涌综合整治工程,以中心涌建设为引擎,构建城市景观体系。二是加强水资源保护。编制实施《我镇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快截污次支管网建设,从源头上控制污水产生和排放。继续实施“南粤水更清”行动计划,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工作,严格落实“河长制”和“涌长制”,强化水质监控,确保不发生水质污染事件,全镇水质得到持续改善。三是完善水利设施。全面排查镇内水利设施,对设备严重老化、不能满足排涝及活源的芦村排站、护安围排站、稍潭水闸和塘厦水闸等进行重建或改造。
二、以堤为基,营造沿江特色长廊
以广州珠江长堤和珠海情侣路为模板,将“一环”18公里东江河堤打造成集休闲、娱乐、景观于一体的生态文化长廊。一是注重文化内涵。突出高埗大桥、自来水厂、中国建筑陶瓷博物馆三个“全国第一”的历史价值,打造成敢为人先的东莞精神发祥地、爱国爱乡教育基地、旅游休闲参观地。糅合东江文化、龙舟文化、大桥文化、孝义文化等,构成富有本土风格、水岸休闲生活的风光带。二是注重功能配套。以江滨广场为样板,将全镇18公里河堤升级改造,建设高标准环镇道路、单车绿道、东江水游泳池、滨水休闲栈道、绿化景观造型。实施“色彩工程”,使绿地、建筑、道路、标识、照明等与自然环境形成协调统一的色彩风格。强化对沿江建筑物形态、立面的管理和改造,营造水、岸、城、村相互辉映的意境。三是注重保护利用。加强河道堤防管理,加大对堤围路面的检测与修复,遏制违法违规建设。开展白蚁、红火蚁防治工作和砂石场专项整治行动,确保堤围防洪防涝能力。
三、以绿为韵,加强环境保护
建设宜居城市必须以绿色为引领,持续打造绿色生态新城。一是建设绿色城市。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树立“见缝插绿”的理念,利用边角闲置地块,补种绿植,提高全镇绿化率。每年“3.12”植树节前后,广泛开展“植绿、护绿、爱绿、兴绿”文明活动,激发全民植树、爱树的热情。严格实施管理护绿,铁腕整治乱砍树木行为,凡是破坏树木或绿化的,必须依法严惩,切实保护好公园、绿地、树木,确保今后五年高埗树木总量只增不减。二是加强生态保护。以创建国家生态镇为抓手,深入推进空气环境、交通环境及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继续开展“两高一低”企业引导退出,推动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大胆探索和创新环保工作制度,以改革创新推动我镇环保治理工作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三是推进节能减排。切实做好省市监管的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工作,确保完成市下达的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指标及“十三五”期间节能降耗总目标,完成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市减排任务。推动黄标车淘汰工作,有效减少机动车排放污染。
第八章打造教育品牌建设文化名镇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增强教育先导作用,把文化教育作为提高我镇软实力的基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动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建设文化名镇。
一、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建设
持续推崇敢为人先精神、革命老区精神、行孝仗义精神等气魄与襟怀,不断壮大创新型、务实型、包容型城市主流文化。以打造“学习型机关、学习型镇街”为抓手,弘扬读书风气,培育书香文化,邀请我镇杰出乡梓授课,在全社会营造“重视阅读、崇尚读书”的氛围。深入改革《高埗》报,实现一周一期。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探索将我镇“一台一报一刊”融合高埗通公共微信平台,加强我镇对外营商、生活、治安、康娱、旅游、生态等各领域正面宣传及信息发布,加快发展“文化+”新兴业态。
二、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文化
着力开展核心价值观“铸魂”行动。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一批核心价值观主题阵地和文化品牌,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宣传教育,切实通过价值引领,提升全社会的凝聚力、向心力。着力开展社会文明“培源”行动。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完善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的文明素质教育网络,建立健全各类规约管理,弘扬公序良俗,提升公益广告氛围,提升公众文明素养。大力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发展现代文化,培育具有时代气息、积极向上向善的社会新风尚。着力开展文化资源“保育”行动。以市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契机,加强文物保护,深入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增加我镇文化底蕴。建设博物馆之城,依托中国建筑陶瓷博物馆、昌兴茶博物馆、成铭热熔胶博物馆等3个博物馆,创新打造东江画院、海岛罗汉松盆景园为载体的文化展馆,建成一个集学习交流、展示展览、品鉴收藏于一体的文化艺术基地。着力开展文化资源“创新”行动。加强文艺精品创作,推出更多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精品,进一步擦亮“孝义之星”、“高埗青年形象”、“书香家庭”、“城市暖流”等一系列本土品牌。搜索公共文化“互联网+”建设,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加快镇图书馆改造扩建和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举办“百场培训、千场演出、万场电影”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