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强化招商引资工作。推进桥头镇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总指挥、总统筹、总把关、总协调”职能落实,致力培育一支熟悉业务、善于沟通的招商团队,建立项目招商信息共享库,落实招商引资“一盘棋”总体思路,形成一套运作良好、成效显著的招商机制。坚持上门招商方式,继续深化“走出去”战略和“大招商”活动,以“高科技、高税收、低能耗”企业为招商重点,以东莞市建设“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深化莞港澳台合作为契机,发挥“中国环保包装名镇”、“广东省环保包装专业镇”的品牌效应,主动接受广州、深圳、常平镇“一园一镇”辐射,关联承接粤海产业园产业链,把握深圳、广州等周边地区产业转移的机会,不断深挖整合招商资源,着力引进一批环保包装、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现代物流、新材料和新能源产业项目。鼓励企业“以企引企,以商招商”,力促重大项目产生推动效益。强化闲置厂房、土地等统筹利用,围绕空置厂房开展“二次招商”,建立健全可利用土地台账,统筹协调土地利用分配,切实盘活闲置资产,突破当前土地利用模式,实现土地连片开发,承载大项目进驻。“十三五”期间,力争每年至少1宗项目纳入市重大项目建设。
5、推动重大项目发展。继续完善和落实镇班子成员包项目督办制度,积极做好企业扶持和服务工作,全力做好重大项目协调、对接和跟踪服务,落实常态化企业走访机制,及时有效解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招工、用电、转型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充分挖掘企业增资潜力,鼓励原有优质企业继续增资扩产,推动技研新阳、大和化成、卡莱互联、德曼木业、华星镀膜等企业发挥自身优势,通过技术引进、自主研发、科技创新等方式,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水平,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实现转型升级。致力重大项目落地投产,力促新技、美拜、新望、佳宏、美盈森智能包装物联网平台以及包装印刷工业4.0智慧型工厂(东莞)项目等重大项目尽快动工建设,确保士克来、嘉颐、多美图二期等项目按计划建设,推动多美图、长江机械、美盈森三期等已建成项目尽快投产,产生经济效益,形成我镇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全镇产业在规模和质量上实现整体新提升。
(二)建设现代宜居新城市
以建设宜居新城为目标,转变城市发展方式,优化城市布局,创新城市管理服务机制,完善公共基础设施体系,不断提升城市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城市竞争力,建成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具备特色的现代化都市。
1、优化城市规划布局。启动《桥头镇总体规划(2016—2030 )》编制工作,在东莞市总体规划(2016—2030)的指导下,明确城市功能定位,加快构建行政中心区、工业集中区、商住综合区、休闲文化区等功能板块,对接全市做好重点提升区和生态保护区功能定位错位发展。积极衔接东莞市东北组团城镇发展,加强与组团镇街交流,建立镇街之间协调发展和利益共享机制。加强镇内规划编制工作,推动桥头镇新城市中心区按规划成果实施建设,不断优化城市空间结构,以提高镇中心集聚度为抓手,促进农业向规模经营集中,工业向开发区和工业集聚区集中,深化工业化和城镇化相互支撑、互动发展的格局。致力盘活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继续完善全镇“三旧”改造专项规划和迳联片区“三旧”改造单元规划,加快推进凯达华庭三期、春日地块、满都房地产等“三旧”改造项目进度,力争启动迳联社区、岭头社区、华尔登片区、盛达片区、松景片区等地块“三旧”改造,引导“三旧”改造向城市服务中心集中,进一步拓宽城市发展空间,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
2、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加快城市道路建设,做好与粤海产业园和东北组团镇街的道路对接,积极争取市在政策和资金上对桥头的支持,配合加快推进番莞高速桥头段、东部快速延长线、29号路、赵林大道、桥沥路等道路建设,继续完善经三路、李屋至屋厦路等村际联网道路建设,推进现有路网升级改造,优化城市路网结构,全面完成东江大堤、桥东引桥拆除重建等工程,畅通与周边地区及镇内道路连接,提升全镇道路的辐射带动能力,以路网发展带动经济发展。做好全镇现有绿道的管养和维护,进一步发挥绿道的作用。构建功能齐全、布局合理、安全环保、运转高效的现代交通运输体系,配合推进桥头机场、东莞轨道交通3号线、有轨电车等交通设施建设,做好基础设施衔接,推动市交通设施建设项目尽快完成。扎实推进地下管线普查工作,建立地下管线数据动态更新和成果利用制度,消除地下管线的“盲点”。
3、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注重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和提升城市面貌,推进智慧城镇建设,促进“三网融合”,提高数字化高清电视普及率,加快全镇100M光纤改造,加快无线局域网建设,提高第四代移动通讯网络(4G)覆盖率,超前做好5G网络规划布局,推动城镇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至2020年,力争实现全镇公共场所及人流密集场所无线网络全覆盖。推进智慧小镇建设,实施“智慧城管”、“智慧交通”、“智慧镇街”等信息化工程,促进城镇基础设施智能化、城镇管理信息化和公共服务智慧化,实现城市精细化管理。以东莞市第一部城市立法出台为契机,加强城市管理,深入推进对莲湖及镇内中心道路乱摆卖、占道经营、违章建筑、城市“六乱”、噪音污染、道路景观等专项整治工作。加大环卫统筹力度,完善环卫管理长效机制,配合全面完成大东洲垃圾填埋场综合治理示范项目土建工程,启动规划建设镇内建筑垃圾消纳场,建立健全垃圾费核查登记工作制度,切实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有效防止和治理“城市病”。
4、提升环境治理水平。加强城市造绿美化,坚持保护优先、合理开发的原则,深化莲湖风景区升级改造工程,推动荷花产业园、虎尾岭郊野文化公园、宋屋洲生态文化公园等郊野生态公园建设,提高城市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不断扩大公共绿地面积和市民休闲活动空间。推动农村按照“宜居社区”标准,推动环境治理、绿化建设、环卫统筹等各项工作开展,切实优化农村环境,提高农村绿化率,建设和谐人居农村。强化水环境治理,重点推进截污次支管网工程建设,完成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建设,至2020年,按计划完成截污次支管网一期、二期、三期工程建设,建成98.12公里截污次支管网及迳联污水提升泵站,全面完成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并投入使用,提高全镇污水的截污率和处理率,有效净化水资源。强化“河长制”,加大石马河流域综合整治力度,推进石马河河口东江水源一期保护工程建设,启动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完善小海河水体修复试点项目,推进城市内涝综合整治,完成东太湖排渠、石水口排渠整治工作,加强河涌水体的调度管理,提升城市水体质量,持续改善水环境,进一步完善集防洪、排涝、抗旱、供水等功能为一体的水利设施体系。加强大气治理,加大PM2.5和臭氧污染控制力度,推进工业园区集中供热发展,加强汽车尾气监管,全面完成黄标车淘汰工作,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加强对企业监管巡查力度,严肃查处违法排污行为,严把新建项目“准入关”,加大对群众反映问题的监察能力,进一步健全应急管理机制。致力加强环保宣传,倡导低碳出行,推广使用绿色低碳产品,形成崇尚生态文明和绿色低碳理念的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