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藏族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
(2016年-2020年)
一、“十二五”回顾
“十二五”期间,日月藏族乡党委、乡政府按照“抓生态、调结构、转方式、强基础、活旅游、打造日月山第一镇”的总体思路,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采取促进经济增长的有效措施,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按照“改善民生、突出特色、壮大畜牧、提升劳务、发展三产、项目带动、引资助推”的具体思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集镇市场和第三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保持全乡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实现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推动了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到“十二五”末,全乡经济总收入1.79亿元,同比增长8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525元,同比增长80.2%。
(一)“十二五”期间取得的成效。
日月藏族乡处于农区和牧区的过渡带,是典型的农牧结合区,距县城25公里,青藏公路(109国道)穿境而过。全乡土地面积约482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5.8万亩,草场面积45万亩。全乡23个行政村全部通电、通电话、通自来水、通电视。全乡现有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小学教学点1处,在校生人数达到1737人,教师125人;乡卫生院1所,村卫生室22个,医生35名。1、农牧业发展欣欣向荣。加大了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全乡建成优质饲草千亩示范基地2个、百亩以上连片基地6个,总种植面积达3.8万亩,占全乡总耕地面积的67%;建成800亩青蒜苗种植基地1处,辐射带动沿线各村种植青蒜苗达1100亩,形成千亩青蒜苗特色产业带;建成千亩高原青稞油籽制种基地2处;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全乡建成高标准养殖园区13处、各类畜棚2000余栋;各类种养业专业合作社总数达到了28个,基本覆盖了全乡。扶持规模养殖户1760户。积极探索养殖业新渠道,别建成藏香猪山地养殖场、美国野山鸡养殖场各1处。年均举办养殖技术培训班5个班(次),年均受训人数达200人(次)。十二五末,草食畜出栏137240头(只)、草食畜存栏152539头(只)。
2、新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完成109国道沿线10个村、4个脑山村的新农村建设,全乡23个行政村中有14个完成了新村建设,占到总数的61%。17个村开展了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配备封闭式垃圾箱等环卫设施,建立了环境卫生管护长效机制,巩固了新村建设成果,村庄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人居环境水平得到提升。兔儿干村被列为全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试点,现已完成一期总投资10800万元,农户住房已进入封顶装饰阶段,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综合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已完成80%,后续产业正在按照规划推进,预计到2016年10月份能全面完成整个社区建设任务,保证所有搬迁农户入住。兔儿干新型农村社区的建成,实现我乡新村建设质的飞跃,提升了新村建设品质,极大地改善了农民人居环境,也彻底改变了农民以往的生活方式,对我乡城乡一体化进程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3、文化旅游业大放异彩。十二五期间,全乡的文化旅游事业得到快速发展。日月山景区二期开发已接近尾声,宗家沟风景区得到综合开发,协办历届“中华母亲节暨西王母祭拜大典”、“国际自行车环湖赛”等大型活动,形成了以日月山景区为中心的旅游商业区,景区年均接待游客量达100多万人(次)。生态旅游、观光旅游、乡村旅游规模显现,年接待游客6万人(次),2015年创旅游收入900多万元,占全乡三产收入的60%。
4、农民增收渠道逐年变宽。全乡劳务输出总人数达31991人(次),实现总劳务收入13580.81万元、人均收入4万元,组建百人以上务工队3个、培育劳务经纪人20余名、赴国外务工队1个,劳务输出实现了从原先的短期向长期、从苦力型向技术性、分散型向整体型、省内向省外、国内向国外务工的实质性转变。兔儿干集镇商户增加到200余户、从业人员700余人,实现年销售总额1000万元;鼓励农民发展运输业,全乡现有大型货车20余辆、客车7辆从事运输及客运业,实现年收入100余万元,第三产业成为我乡主要的经济增长点。
5、全面系统的社会保障体系已建成。新型农村医疗保险参合人数达13652人,平均参保率达99%;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8287人,平均参保率达98%。做好各类民政救助工作,共将7904人纳入农村低保范围,180人纳入五保范围,2450人(次)享受了高龄老人补贴,重点优抚对象114人,残疾人享受阳光家园计划301人,救助重度残疾人538人,累计发放各类救助资金1129.98万元;粮食直补、退耕还林(草)、发放草原生态补助、森林生态效益等各项惠农项目全面落实,补助资金全部通过“一卡通”形式及时发放到位。
6、社会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一是科教文卫事业不断发展。结合社会发展情况,调整学校布局,形成了合理的学校结构布局;各村卫生所设备齐全,乡卫生院起到乡级医疗、预防、保健工作的中心管理和枢纽的作用。五年内全乡修建卫生厕所3060座,覆盖率22%;积极发展文化体育事业,11个村已建成文化活动中心、文化广场、健身广场或篮球场,并配套相应的健身器材。建成占地面积约达300平方米、设备齐全的乡文化站,成为了全乡文化活动中心。二是全面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责任制,建立完备的计划生育保障体系和工作机制,年均人口出生率控制在6‰以内,妇女疾病普查率达100%,治愈率达99%,育龄妇女计生知识知晓率达到100%。三是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创建活动取得实效,全乡已有17个村完成创建工作,创建达标率达70%,“三个离不开”的意识家喻户晓。四是社会治理得到创新,全面推进了“网格化管理”,23个村全部落实了“一村一警”制度;全面实施了以中心户长制为主的“户户联防”、中心店长为主的“店店联防”,全乡22个行政村建成了“五位一体”政务通短信平台,实现了村务信息化管理。平安寺院建设取得成效,寺院技防能力进一步提高,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