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2020工作打算
1.着力夯实党建工作。加强思想引领。坚持把党的建设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充分发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示范带动作用,认真开展“党员集中活动日”活动,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加强智慧党建平台应用,积极运用平台开展党务工作,突出学习重点,加强学习强国平台推广使用。加强人才储备。全面实行村(社区)“133”后备人才培养计划,打造梯队培养链条。积极探索干部激励机制,努力营造出“只要想干,就有舞台;只要敢干,就有支撑;只要干成,就有奖励”的干事创业氛围,充分调动人的内在积极性。加强作风建设。坚持干净履职,把全面从严治党贯穿于工作和生活的始终,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县委禁令,切实树立清新政风。坚持务实扎实,着力解决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等问题,确保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积极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解决重大矛盾,争做“主攻手”、不当“二传手”。
2.着力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千方百计推动项目开工。保障好商业步行街二期、东撇河水系水环境综合治理(一期)、高家垱机埠及澧北消防站建设工作,力争湘西北综合大市场及美食文化中心(50亩土地开发)、唐家湖生态农业园等2个项目顺利启动。大力开展“两整治一规范”行动,紧紧抓住“全省新型城镇化建设镇”的机遇,不断加大城镇创建力度,塑造美丽城镇。千方百计争取项目资金。要把争资争项作为推进项目建设的主要抓手,镇村两级都要明确任务,传导压力,确保实效。要紧跟国家政策导向,及时掌握资源信息,找准项目对接点,力争镇本级当年到位资金不低于1000万元,各村(社区)不少于30万元,镇直站所不低于10万元。千方百计优化项目建设环境。要为项目落地当好后盾、搞好协调,做好“母亲式”服务。对项目建设中的阻工扰工行为,坚决做到露头就打,确保项目建设“零干扰”。
3.着力提升小城镇品质。小城镇是合口一张经久不衰的名片,我们要乘势而为,攻坚纾困,让小城镇焕发新动力。加强规划管控。坚持规划引领,推动镇区控制性详规编制完善,统筹好城镇空间布局,让城镇建设有规可循。加强重点片区、重点地段、重点建筑物的规划管理,打造“澧北会客厅”。坚持常态长效,严控旧房翻修,强力推进控违拆违,逐步实施规划区内私房禁建。完善功能配套。重点研究谋划自来水厂新建后城区管网改造、管道燃气入户、城区学校优化布局、车辆规范停靠等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继续加强棚户区改造、街道整治、亮化绿化美化等功能性配套建设。完善管理机制。城镇出彩重在管。牢固树立精细、精致、精美的精品意识,整合城镇资源,建设精品小镇。继续巩固城区禁炮、禁气球拱门、禁横幅标语、禁流动广告成果,坚持上下联动,强化社区责任,把城镇管理职责下沉到社区。继续深入开展“两整治一规范”行动。加强居民人文教育,引导居民融入城镇管理,增强小城镇的内生动力,全面提升城镇文明程度。
4.着力培植产业优势。牢固树立“产业兴镇、产业强镇”的理念,坚持把产业转型升级作为高质量赶超发展的主要抓手,全力推动一二三产业平稳快速发展。培植骨干工业。千方百计支持常盛玻璃发展壮大,积极扶持杰新纺织印染厂、兆生棉业扩大生产,转型发展。积极支持石膏开采企业走精深加工之路,培植临澧石膏产业的领军企业。支持科恩饲料、建新光伏等工业企业扩大产能,稳定和壮大一批本土企业。发展美食文化产业。展示“美食合口、文化古镇”特色,彰显澧水流域特色民俗文化。在我镇特色餐饮业不断壮大的态势下,进一步增强“美食文化+民俗艺术+商贸旅游”模式的生命力,依托“南依澧水河、北接城头山”的区位优势,依托“千年文化、商埠重镇”的资源禀赋,形成集聚效应,促进以美食文化为主的商贸服务业发展。拓展农业特色。着力建设以龙家溪、龙池堰片区为主的优质稻示范基地。抓住湖南双季稻周年绿色优质丰产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基地选址在合口的机遇,全力服务协调,推动合口优质稻种植扩大规模,提高品质,创造品牌。扩大蔬菜种植,将梅菜、澳洲菜豆为重点的本土蔬菜种植面积力争做到5000亩,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农产品加工园、田园综合体建设,扶持一批产销一体的特色优质产业链,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优化营商环境。全镇上下都要真正认识和理解创业的艰辛与不易,让“成就企业家、厚待投资者,服务纳税人”的理念深入人心。
5.着力推进乡村振兴。继续探索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夯实村镇基础,走好“以镇带村”路子。全力盘活资产资源。村(居)要对村内闲置的土地、厂房、校舍、村部和水面等资产全面清理,积极探索镇、村闲置建设用地收储经营的路子。全力改善人居环境。积极发动广大群众参与环境整治,形成以村民主导的自治机制,长效稳定保洁。稳步推行“三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加快推进“厕所革命”;切实抓好农村养殖污染、面源污染治理,巩固封洲禁牧、畜禽退养成果。继续抓好农村道路和防汛抗旱设施建设,落实河(湖)长制,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大力开展“三边”地段、空坪隙地造林,增绿补绿。全力开展文明创建。要重视文化传承,推进乡风文明。积极开展“送法进村、文化下乡”活动,让文化进村组、进农家。继续坚持文明村居、文明家庭创建评选活动,巩固治理违规赈酒的成果,淳化乡风民风。充分发挥村居自治章程、村规民约作用,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倡导好家风、好家规、好家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