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高质量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关键性战略安排,是整个现代化建设的坚实基础。必须要坚持制造业立镇不动摇,着眼于强化龙头带动促进产业集聚,着眼于推动产业链上下游贯通优化产业生态,着眼于推进产业链创新链双向融合,加快构建根植性和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提升智能化制造水平。全力落实“东莞制造2025”战略,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力度,推动实现关键生产设备、生产线等多层次的技术改造,支持企业开展自动化控制或流水线智能技术改造,推动企业发展高端智能装备制造,进一步加快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开展“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示范,深入推进智能制造,进一步促进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支持工业设计、软件开发等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推动全镇产业由制造业为主向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转变,由生产功能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协调”功能转变,不断增强产业聚集能力,延伸产业链,壮大产业集群。强化制造业发展要素支撑,降低投资成本,落实国家、省、市关于深化增值税改革、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等减税降费政策,进一步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严控违规分租行为,稳控厂房综合成本,降低“工改工”成本,加快工业项目建设。
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大力推进稳链补链强链控链,推动实施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大力开展“强、大、精、优”产业体系发展工程,重点打造食品、新材料、医疗器械等产业链。研究制定产业链整体扶持政策,对产业链龙头企业、协作配套的专精特新企业、集群发展促进机构和公共服务平台等实施重点扶持。探索建立制造业产业发展动态地图,围绕重点产业链关键核心缺失环节开展招商引资。支持本土龙头企业通过数据共享、人才引进和培养、核心技术攻关、产品优先应用等合作方式培育国内高水平供应链,带动上下游配套企业协同发展,全面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性和安全性。聚焦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别是深入落实省培育数字创意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行动计划,大力培育数字经济新业态,加速发展“短视频+网红”等线上线下融合、“宅经济”、非接触式消费等新模式,全力推进茶园商城、茶山食品产业展示中心等线上平台建设,推动数字经济新技术新产品应用推广。推动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大力推动科技研发服务、信息技术服务、现代物流服务、电子商务、文化创意设计、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商务咨询服务、节能环保服务、人力资源服务等领域生产性服务业做大做强,建设一批高水平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和一批功能突出的公共服务平台,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构建产业竞争新优势。
提升发展优势传统产业。以高端化、品牌化、集约化、绿色化为导向,做细做精食品饮料加工等优势传统产业。落实与市市场监管局签订的《推进茶山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加快建设食品展览馆。推动华美、新盟等企业应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把产品、机器、资源和人有机联系起来,实时感知、采集、监控在生产、管理、运输、销售过程中的有关数据,促进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无缝衔接,实现生产系统的智能分析和决策优化。加强质量品牌标准引领,支持食品产业聚焦核心业务和产品制造,提升产品质量水平,发展品牌化营销、个性化定制、体验化消费,延伸渗透高端市场,全面实施标准化战略,引导支持标准研制、检测机构建设、知识产权带动,实现培育商标品牌、发明专利数量持续增长,提升专业化、标准化、品牌化水平,打造茶山食品产业名片。充分发挥食品智能化加工与检测协同创新中心作用,鼓励引导食品工业企业积极向上、下游产业延伸和相互协作,建立从原料生产到终端消费各环节在内的全产业链,促进各环节有效衔接,加快产业链间的集成融合,实现优势互补、信息共享、协调发展,推动食品工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形成功能完善、布局合理、资源节约、特色突出的现代食品产业集群,打造食品饮料产业集群发展核心区。
第三节 全力促进“双循环”,全面融入新发展格局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积极应对国际国内形势变化、与时俱进提升经济发展水平作出的战略抉择。要全面正确把握“双循环”的深刻内涵,切实找准自身的比较优势,积极探索融入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
持续扩大有效投资。聚焦补短板、调结构,发挥好有效投资在稳增长中的关键作用,打通制约有效投资的“堵点” “痛点”,切实为投资松绑,进一步扩大投资规模,推动有效投资增长。不断深化镇级领导挂点机制和镇级首席服务官工作机制,对重点企业项目采取线下走访和线上服务相结合。落实首问负责制,对项目方提出的问题分派相关职能部门快速响应处理,做好问题跟踪和项目方帮扶服务,构建亲清新型政企关系。全面强化“小围合”会商机制,坚持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及时协调解决存在问题,优化完善投资项目审批流程,大力提高项目落地效率。加强对全镇招商工作的统筹引导和支持服务,探索招商“一张图”管理,强化招商全镇“一盘棋”统筹,探索组建专业招商公司,设立市场化招商基金,探索开展“基金招商”“组团式招商”“并购式招商”“对赌式招商”“应用场景招商”等招商新模式,重点引进投资规模大、核心竞争力强、产业带动能力大的优质项目及产业链的关键、缺失环节项目。建立健全招商引资扶持政策,形成“普惠+专项+个性”的招商政策体系,加强与其他地区的招商引资工作交流,拓展招商思维,加强招商资源共享,加强与上级对口部门的沟通对接,及时掌握上级重点项目的规划意图和动态,争取引进20个超亿元重点项目落户茶山。
深入挖掘消费潜力。顺应构建内外双循环新格局和居民消费升级趋势,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以消费升级引领供给创新、以供给提升创造消费新增长点,实现更高水平的供需平衡、居民消费率稳步提升。要加强商圈规划,以东莞火车站TOD项目为引爆点,加快推进龙湖天街商业综合体,打造东莞中北部商业中心,进一步完善城市商业、社区商业等配套,引进和培育现代大型商业广场、主题专业商厦,布局特色节点商圈、特色街区、社区商业等多层次商贸中心,落实中高端餐饮及休闲娱乐项目。要加强新型消费,加大对消费新业态、新模式的系统布局,围绕人民群众对吃穿住行等传统消费的新要求和新变化,持续深入推进“乐购茶山”等促消费活动,大力发展网红经济、直播经济,营造新场景,多渠道增加优质产品和服务供给,激发传统消费潜力。要促进农村消费提质升级,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推动商贸物流与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有机结合,积极发展体育健身休闲、健康养老、家政、幼托、教育培训等服务业,深入挖掘农村消费潜力。要加强文旅发展,加大各公园的综合开发力度,适当增加亲子、研学、拓展、露营等二次消费项目,将客流量转化为实在的经济效益。
积极开拓国内市场。紧紧依托强大的国内市场,支持鼓励企业积极拓展内销渠道,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提高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加强平台建设,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积极组织企业参与“莞货全国行”内销市场拓展活动,积极参加加博会、糖酒会、台博会等知名行业展和在线展会,加大国内重点城市路演推介力度,积极动员国内重点商协会组织会员企业参观采购,帮助企业与专业采购商精准、有效对接。全面深化与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抖音等国内大型电商平台合作,鼓励企业借助直播电商等新兴方式,提升拓展网上销售能力。深入实施出口产品转内销三年行动计划,鼓励外贸企业创建品牌强化质量管理,加强和国内市场需求对接,研发适销对路内销产品,推动出口转内销。积极搭建供应链对接平台,服务支持我镇外资外贸企业与龙头企业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开拓内销,促进内外资企业融合发展。加强知识产权保障,支持外贸企业做好知识产权授权、专利申请、商标注册和著作权登记等工作。督促和引导银行保险机构加大对出口产品转内销外贸企业的金融支持,对优质企业授信和支用放款建立“绿色通道”,满足企业转型期的资金投入需求。强化对外贸企业知识产权运用、产品转内销的法律风险培训,最大程度降低企业转内销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