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围绕“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双轮驱动,结合双墩镇实际情况,以数字信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发展重点,围绕合肥“芯屏器合”、“集终生智”等主导产业,发展新型显示、人工智能、生态环保、新材料等相关配套产业,服务合肥大都市圈需求,吸收利用合肥丰富的科教资源,发挥双墩独特区位优势,持续放大集群发展效应,打造在全省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园区。
数字经济赋能产业集群。推进数字经济集聚化、传统行业数字化以谊品生鲜等为龙头,发展新型互联网产业,引进有实力的运营商(如颐高),打造1-2个数字产业园,推进数字产业集聚发展,传统行业依托数字赋能转型升级。
培育生物医药研发基地。依托生物医药园及中科大附属医院北城医院,利用远离合肥主城区便于开展小试、中试等优势,积极开展生物医药企业招商引资,重点推进生物医药研发、医疗器械研发制造及现代医疗服务业等生物医药项目落地建设。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融合发展,构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平台,积极完善园区基础设施,整合园区发展要素资源,打造比较优势明显、主导产业突出、创新能力强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区。
促进新型显示及集成电路发展。新型显示产业是构建国内大循环的关键环节之一。发挥毗邻新站区平板显示产业基地优势,以集聚促进横向协同发展,以核心配套推动纵向产业延伸,重点发展液晶、等离子平板显示器产业,重点招引偏光片、等离子、LED等数字高清家庭整装等配套项目,提高面板企业与上游材料和装备配套企业的“共生度”,进一步提升材料本地化采购与配套程度。加强与合肥新型显示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助力区域千亿级新型显示产业集群集聚。
引导生态环保产业布局。生态环保产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是新的经济增长点。切实做好生态环保产业规划,积极引导环保制造业、环境服务业和资源综合利用等生态环保产业聚集,大力招引生态环保产业研学机构,环境监测、生态修复环评等服务机构,环保设备制造和秸秆综合利用等企业布局双墩。强化生态环保产业科技创新,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搭建绿色技术产学研平台。构筑集咨询服务、环保装备制造、环保产品生产和环保工程建设、环保设施运维等为一体的完整的环保产业发展格局。
第三节积极推进都市休闲农业
抓好农村产业升级,充分利用区位优势,积极探索一产连通二产、三产融合发展机制,建设一批“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区。沿合水路建设“一轴”现代都市农业综合体,建设完成罗北现代农业示范区、罗集田园综合体;以淮南北路为东冀,以海宝村、河东村为中心,利用村庄资源,依托田园风光,建设双墩农耕梦工厂;以蒙城北路为西冀,发展大宗农业示范区。鼓励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积极谋划双墩镇智慧农业产业园及双墩镇“农业+”融创区,有力推动农业农村产业结构升级,发展高科技农业,形成新兴产业创新高地。
第四节加快产业载体建设
现代服务业产业园。全面融入合肥主城区建设,依托合肥北城核心区定位,重点推进双凤湖畔北城现代服务业产业园建设,园区产业以总部经济基地、科研机构基地、人才服务和培训中心、生产要素及成果交易转化中心、金融服务中心、会展中心、文化教育、服务外包、住宿餐饮及水街式商住混合街区、生态旅游度假区、湖岸广场等现代三产服务业为主。园区的建设将进一步增强北城与合肥其他城区的联通性和协同性,发挥一带一轴交汇点优势,相向集聚、融合发展,突出发展金融、会展、商贸、文化娱乐等现代服务业,使之成为核心增长极,在县域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新兴工业园。按照长丰县“一区六园”产业布局,对接下塘江淮产业园区,谋划布局双墩(罗北)新兴工业园,补齐双墩工业产业发展短板。合理引导小众分散工业集聚,助力企业“小升规”,升级企业科技含量。抓住长三角产业转移的机遇,积极引进“新、特、尖”工业企业进驻园区,打造一批智能制造平台,完善产业配套。
现代农业示范园。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园区提档升级,主动对标国家级园区建设标准,进一步强化公共服务、科技孵化、金融支撑和创业创新平台建设,力争培育1个省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园建设,突出生态立园、科技兴园、产业强园,推动农村创新创业、成果展示推广和职业农民培训,着力发展生态休闲农业、果蔬种植、农产品加工和物流等产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力抓好特色产业园建设,积极推广“园区+企业+农户”“园区+合作社+农户”等模式。
第五章创造生态宜居环境
第一节推进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全面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打好“蓝天保卫战”。严控建筑施工工地扬尘治理,做好镇区道路保洁和洒水抑尘工作。加强对渣土运输车辆监督管理,实施密闭运输,实施备案制度。增加阜阳北路、蒙城北路等城区主干道路冲洗保洁频次,切实降低道路积尘负荷。大力整治餐饮油烟污染,全面淘汰黄标车、燃煤锅炉。深入实施全年全域全面禁烧,完善长效管理和综合利用机制。运营维护好大气监测站,实时监测空气质量,确保大气质量达标。
加大水体环境治理。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工作要求,强化工业、农业、农村等点面源污染治理,广泛推广清洁生产,严格污水排放标准。牵头抓好南淝河流域水环境专项整治行动,加大对板桥河、双凤湖等河道与水库的保护管理,强化工业企业污水治理,严控污水直排河湖。完成镇区内雨污管网分流改造;农贸市场污水整治;做好镇区内餐饮服务业餐余油污废水和洗车污水直排等行为的监督管理工作。对双墩镇境内10座农村污水处理站继续加强监管,加强水源地监管,配合县监测站定期对我镇境内5处水质断面进行监测。涵养保护水资源,完成水源涵养林建设,健全耕地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制度。
强化土壤环境监管。全面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为出发点,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风险管控,实施分类别、分用途和分阶段管理,有效管控城市建设用地和农用地土壤环境风险。按照强化产业承载能力的原则,重点做好工业用地的治理恢复。加强对未污染土地、自然保护地、未利用地的保护,完善污染土地名录与开发利用负面清单制度,在土地审批之前做好土壤环境调查和土壤污染风险评估。从严监管土壤污染重点监管企业。杜绝生产、生活污水对土地的污染。严抓耕地、基本农田和生态用地保护,继续深化化肥、农药减量行动,做好畜禽规模化养殖污染治理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