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挑战
一是经济依然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世界经济进一步衰退,全球贸易遭遇“寒流”,逆全球化、贸易保护主义、政治保守主义等浪潮日益加剧,美国实行经济单边主义和贸易施压政策,中美斗争愈演愈烈,使得制造业面临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高端打压和一些发展中国家中低端挤出的双重挤压,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受阻。面对目前的复杂形势,不少企业的生产和进出口也受到较大冲击,企业成本上升的态势比较明显。此外,固定资产投资乏力等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也将进一步影响全镇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后劲。我镇受诸多内外部因素影响,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部分经济指标完成情况与期望目标存在一定差距。
二是产业结构有待优化。工业企业多而不强,全镇492家规上企业中,产值10亿元以上的仅有4家,缺少百亿千亿“巨无霸”“独角兽”企业。传统产业比重偏高,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仅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51.7%、22.3%,几大优势产业中多数企业处于散布局、小规模、低效率状态,产业集聚度较低,产业带动效应弱。
三是片区竞争压力日益加大。当前,市委市政府正集中力量推进松山湖片区、滨海湾新区、水乡新城片区的建设。常平缺乏滨海湾、松山湖等战略平台的政策倾斜优势,连曾经引以为傲的铁路交通枢纽等优势也在不断弱化,导致招商引资难度增大。作为东莞东部产业园片区中心,常平只有主动出击、积极争取、苦干大干,才能有效避免边缘化,更好地引领带动整个东部产业园片区加快发展、协调发展。
四是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加剧。目前全镇土地开发强度已经逼近极限,两规相符的连片用地储备不足,难以承接优质项目落地;房地产业开发早占地多,大量透支土地未来收益;土地闲置、产权碎片化等问题严重影响土地的统筹集约利用。此外,黑臭水体、垃圾处理、违法建设等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也进一步影响了生产生活环境,限制了开发建设空间。
五是交通互联互通问题日益突出。交通外联不便,高速拥堵,莞樟路不畅,松山湖大道联络线迟迟未能打通;与周边镇街联系通道不够紧密,普遍只有一两条主干道衔接,拥堵严重。内部交通网络不够完善,铁路、高速、河道等对路网形成强分隔、规划路网拉通难度大、环常路环线还未真正形成、“断头路”较多等问题制约了城市功能的发挥。
综合研判,“十四五”时期我镇发展既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常平必须保持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进取精神,顺势而为,攻坚克难,积极主动把握机遇,沉着有效应对挑战,推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深度调整和转型攻坚,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开创常平发展新局面。
三、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牢牢抓住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省改革创新实验区“三区”叠加重大历史机遇,认真落实省“1+1+9”工作部署和市“1+1+6”工作思路,狠抓落实、久久为功,奋力推动常平在新征程中行稳致远、争先进位,全面打造高品质的东莞东部中心。
(二)基本原则
——坚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聚焦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和民生问题,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办好各项民生事业、补齐民生领域短板,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居民。
——坚持新发展理念。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全领域,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大力推进产业集聚化、特色化发展,着力解决发展中产业不集聚、特色不突出、不可持续等问题,不断拓展发展新潜能和探寻发展新动能。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定不移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加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更好发挥衔接两个市场、聚合两种资源的优势,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障碍,强化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调动全社会积极性的改革开放重大举措,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坚持系统观念。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坚持服从服务国家发展大局,更好发挥各方面积极性,办好发展安全两件大事,维护社会稳定大局,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三)发展目标
展望2035年,常平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竞争力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迈上新的大台阶,力争成为东莞高质量发展名片。制造业根基不断巩固提质,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产业集聚效益凸显,进一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多个重大创新平台,创新氛围更加浓厚,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在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中构筑发展新优势,交通枢纽作用扩大提升,进一步强化国内流通和国内外互通,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城市品质内涵实现根本提升,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生态环境实现根本好转。基本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平安常平”“法治常平”建设水平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率先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锚定2035年远景目标,“十四五”期间,我镇应充分利用常平产业、创新、交通、区位优势,聚焦经济发展、创新创业、国土空间、文旅产业、生态文明、社会治理及民生福祉等重点领域,持续激发常平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活力,全面打造高品质的东莞东部中心,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先行示范区,今后五年要努力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进一步提高经济综合实力,完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先进制造业高地,强化东部中心引领地位。促使整体经济质量稳步提高,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先进制造业、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进一步强化对东部片区的产业、物流、文旅、教育等的辐射能力,激活东部产业园片区承接深圳辐射通道,与广东东莞粤海银瓶合作创新区形成产城互补关系,加强与惠州潼湖生态智慧区的对接,东部中心引领地位更加凸显。
——进一步构建创新体系,创新创业强镇地位不断彰显。推进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推动国家高新技术进重大创新平台建业研发机构组建工作进入新阶段,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推动一批镇内外高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落地,创新机制逐步健全,创新人才更加充足,创新能力大幅提升。
——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优化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建设宜业宜商宜居标杆镇,构筑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产业布局和区域功能,增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承载力和人才资金的集聚力,城市现代化、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统筹推进重点片区的城市更新和TOD建设,构筑新的高质量发展空间格局。生态持续改善,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水平不断提升,开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持续发展新局面。
——进一步发挥铁路枢纽和文旅产业优势,打造高效能物流节点和旅游集散枢纽。充分挖掘东莞东站内陆货运潜力,充分利用“东莞常平号”中欧班列开通契机,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高效能物流节点。推动常平文旅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旅游产业体系完备,产业链集群联动发展,旅游产业与城市经济融合发展,成为湾区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进一步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实现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打造幸福美好常平。加快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法治建设迈向纵深,全社会法治意识不断增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实现全镇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城乡医疗卫生网络逐步健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表1常平镇“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表
序号 |
指标名称 |
单位 |
2020年 |
2025年目标 |
年均增长 |
指标 属性 |
|
一、经济发展 |
|||||||
1 |
地区生产总值 |
亿元 |
374.46 |
500 |
6% |
预期性 |
|
2 |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
万元 |
9.5 |
12.8 |
6.1% |
预期性 |
|
3 |
固定资产投资额 |
亿元 |
60.46 |
81 |
6% |
预期性 |
|
4 |
工业投资额 |
亿元 |
22.2 |
32.62 |
8% |
预期性 |
|
5 |
工业技术改造投资额 |
亿元 |
5.67 |
8.33 |
8% |
预期性 |
|
6 |
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 |
% |
51.7 |
55.7 |
1.5 |
预期性 |
|
二、创新驱动 |
|||||||
7 |
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 |
% |
1.68 |
2.14 |
5% |
预期性 |
|
8 |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 |
家 |
297 |
350 |
3.3% |
预期性 |
|
9 |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 |
% |
22.3 |
24.3 |
1.7 |
预期性 |
|
10 |
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 |
件 |
18.9 |
30 |
9.7% |
预期性 |
|
三、社会治理 |
|||||||
11 |
人均基本公共服务支出 |
元 |
4651 |
5935 |
5% |
预期性 |
|
12 |
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 |
% |
74.95 |
75 |
0.01 |
预期性 |
|
四、国土空间 |
|||||||
13 |
新增建设用地 |
万亩 |
0.068 |
0.34 |
— |
约束性 |
|
14 |
国土开发强度 |
% |
60.2 |
62.39 |
0.438 |
约束性 |
|
五、生态文明 |
|||||||
15 |
万元GDP用水量降低 |
% |
20 |
20 |
— |
约束性 |
|
序号 |
指标名称 |
单位 |
2020年 |
2025年目标 |
年均增长 |
指标 属性 |
|
16 |
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 |
% |
95.32 |
98 |
0.56 |
预期性 |
|
17 |
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 |
二氧化硫 |
万吨 |
7.25 |
按省核定目标执行 |
约束性 |
|
化学需氧量 |
万吨 |
6.67 |
按省核定目标执行 |
约束性 |
|||
氮氧化物 |
万吨 |
11.5 |
按省核定目标执行 |
约束性 |
|||
氨氮 |
万吨 |
1.315 |
按省核定目标执行 |
约束性 |
|||
18 |
空气质量 |
PM2.5浓度 |
微克/立方米 |
35 |
28.54 |
-4% |
约束性 |
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 |
% |
90% |
95% |
1.1 |
约束性 |
||
19 |
森林覆盖率 |
% |
34.5 |
34.8 |
0.17 |
约束性 |
|
20 |
耕地保有量 |
公顷 |
1290 |
1290 |
— |
约束性 |
|
六、民生福祉 |
|||||||
21 |
城镇登记失业率 |
% |
2.27 |
3 |
5.7 |
预期性 |
|
22 |
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 |
人 |
2.3025 |
2.8 |
4.0% |
预期性 |
|
23 |
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 |
张 |
3.9875 |
4.475 |
2.3% |
约束性 |